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佛教故事 | 从苦难中领悟

2024-12-01 09:33 来源: 丰财园精舍
《华严经》中有言:“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在佛家看来,心生,则种种法生。凡夫众生,六根触及外境,便会出现种种相状,产生种种苦乐受。
 
 
我们凡夫慧根浅薄,难以究竟佛法,往往得少知足,求得一点人天福报,就沾沾自喜。实际上,法界的实相即为苦,所谓苦苦、行苦、坏苦。
 
而出离苦痛的智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它是佛性中的能力,只不过被妄想执著障碍。
 
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鹿野苑度化五比丘时,先说“苦”圣谛。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佛陀此举如令病患知道自己有病在身,如此一来才不会讳疾忌医。
 
所谓“富贵学道难”,假如生活中遇到不顺,感觉人生艰辛,实际这也是诸佛菩萨慈悲加被,不让人把福报一次享尽。
 
逆境与苦难,恰巧可以让我们有时间停下来,思索人生大事,进而生出离心。
 
人的一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所有的烦恼、痛苦、挫折、不幸都不是永恒的,甚至不是真实的。
 
杜甫有一首诗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随境转你就会被外部世界所牵引,就会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境随心转,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毁誉得失,你就能如如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这一生,要吃的苦是有数的,逃不开也躲不掉。能破土而出的人,都善于“自找苦吃”。简单安逸的事,能让你短暂欢愉,痛苦难做的事,才能真正成全你。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