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为什么要“利乐有情”?

2025-10-20 11:05 来源: 丰财园精舍
 
我们在参观寺院时常常可以看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标语,其中“庄严国土”的含义在之前已经做了简单说明(“庄严国土”就是爱护环境的意思吗?),关于“利乐有情”四字:
利指利益,即给他人带来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好处,解决他们的困难。
乐指安乐,即给他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安宁和安全感。
有情指一切有情识的生命,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众生。
所以,“利乐有情”合起来,就是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这就是“缘起法”。经中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因缘的和合和无数众生的共同成就。认识到这种紧密的联系,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主动地去利益安乐其他众生,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所在的这个整体;他人得到安乐,环境才会更加和谐,自己最终也能受益。
“利乐有情”的实践动力就是佛教的核心理念——慈悲。“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除痛苦。佛教教导修行者要培养“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本是一体,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因此自然而然地想去帮助。就像你的手不小心被刀割伤,你的大脑会立刻指挥另一只手去按住伤口,不会去计较“那是手的问题,不关我的事”。
这样说起来,“利乐有情”应该是非常高尚甚至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真正践行起来,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行为(身业)上: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杀生、不偷盗等),这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利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用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生活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助,都是利乐有情。
在语言(口业)上:说真诚、友善、促进和谐的话(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说能鼓励和安慰人的话。这就是在用语言给他人带来安乐。
在心念(意业)上:保持一颗开放和善意的心。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随喜),理解并原谅别人的过错(宽容)。即使暂时没有能力在行动上帮助,一份美好的祝愿也是利乐有情的开始。
或许有人会疑惑,根据以上这些内容来说,佛教的“利乐有情”和世间一般所提倡的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金刚经》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论述:“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经文点明了实践“利乐有情”时应有的心态:要尽力去帮助众生,但不要执着于“我在帮助别人”“他是被帮助的对象”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自然也就容易产生优越感,或者因为对方不感激而生气。于是,这些利益众生的善法都成为了我执的延伸,或许还是能够带来人天福报,但对断烦恼、了生死的意义便十分有限了。真正的利乐有情,做了就该放下,内心清净,没有负担。
总结来说,“利乐有情”就是基于对生命相互依存真相的认知,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帮助和安乐一切生命,并从身边小事做起,将其作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它最终的目的,是让自他都能从烦恼中解脱,获得真正的安宁与快乐。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