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及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 解析
“如是我闻”,这是经典开篇常见的用语,意思是“我是这样听佛所说的”。在佛教传统中,这表明此经内容是由听闻佛说法的弟子所记录,以显示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时”,并非指具体的某个时间点,而是佛说法的某个时候。“薄伽梵”是佛的尊号,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多种含义,代表着佛的圆满功德。
“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说明了佛说法的地点。室罗筏城是古印度的一个重要城市,逝多林是园林名,给孤独园是由给孤独长者买下逝多太子的园林并布施给佛和僧众作为说法和修行的场所。“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苾刍”即比丘,指的是出家受具足戒的男性僧人,这里说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诸大菩萨摩诃萨众”,“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表明还有众多的大菩萨也在现场。“及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天龙”是天上的龙众;“药叉”是一种鬼神;“健达缚”是香神或寻香行;“阿素洛”即阿修罗;“揭路茶”是大鹏金翅鸟;“紧捺洛”是歌神;“莫呼洛伽”是大蟒神等。“人非人”涵盖了人和这些非人类的众生,意思是有各种各样的无量众生前后围绕着佛,共同聆听佛说法。
经文原文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善男子。我今为汝及一切众生。说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众生。所有恶业。及障难等。能回向善道。天帝当知。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复有人。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 解析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在这个时候,佛对天帝释(帝释天,是欲界忉利天的天主)说。“善男子”是佛对天帝释的称呼。“我今为汝及一切众生,说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众生,所有恶业,及障难等,能回向善道”,佛说现在为天帝释以及一切众生宣说佛顶尊胜陀罗尼,这个神咒能够消除一切众生所有的恶业,以及各种障碍和苦难,还能让众生转往善道。
“天帝当知。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复有人。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佛告诉天帝释要知道,如果有人书写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把它安置在高高的幢幡上,或者放在高山上,或者安置在楼阁上,甚至放置在窣堵波(佛塔)中。“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族姓男族姓女”,“苾刍”是比丘,“苾刍尼”是比丘尼,即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僧人;“邬波索迦”是优婆塞,指在家受持五戒的男性居士;“邬波斯迦”是优婆夷,指在家受持五戒的女性居士;“族姓男族姓女”泛指一般的男女。
“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如果这些人看到书写有陀罗尼的幢幡等,或者与它接近,它的影子映照在身上,或者风吹动幢幡等上面带有陀罗尼的灰尘落在身上,那么这些众生原本因为罪业应该堕入恶道,如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等恶道所受的痛苦,都不会再遭受,也不会被罪垢所染污。这体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的殊胜威力,仅仅是接触到与陀罗尼相关的物品,就能获得如此大的利益。
经文原文
天帝此陀罗尼。于诸众生。有大利益。若复有人。须臾得闻。彼人所有百千劫来。积集恶业。重障等罪。悉皆消灭。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天帝若复有人。犯四重禁。作五无间罪。及诸比丘比丘尼。犯根本罪。应堕地狱。若能须臾闻此陀罗尼。或复见此陀罗尼。或闻铃声。或与相近。所有罪障。悉皆除灭。
★ 解析
“天帝此陀罗尼。于诸众生。有大利益”,佛再次强调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对于一切众生有极大的利益。“若复有人。须臾得闻。彼人所有百千劫来。积集恶业。重障等罪。悉皆消灭”,如果有人只是短暂地听闻这个陀罗尼,那么这个人在百千劫以来所积累的恶业和严重的障碍等罪业,都会全部消灭。“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更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这个陀罗尼,并且为他人解说其意义,所获得的功德就更大了。
“天帝若复有人。犯四重禁。作五无间罪”,“四重禁”是比丘和比丘尼所犯的四种极其严重的戒律,包括杀生、偷盗、淫欲、妄语(大妄语,谎称自己已证得圣果等)。“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犯此罪者死后将立即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无有间断。“及诸比丘比丘尼。犯根本罪。应堕地狱”,比丘和比丘尼犯了根本戒(即四重禁等),按因果来说应该堕入地狱。“若能须臾闻此陀罗尼。或复见此陀罗尼。或闻铃声。或与相近。所有罪障。悉皆除灭”,如果这些犯了重罪的人,只是短暂地听闻这个陀罗尼,或者见到书写的陀罗尼,或者听到带有陀罗尼的铃声,或者与陀罗尼接近,他们所有的罪障都会全部消除。这进一步凸显了佛顶尊胜陀罗尼消除罪业的强大力量,给犯了重罪的众生带来了救赎的希望。
经文原文
天帝若复有畜生类。闻此陀罗尼声。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天帝若有男子女人。及非人等。应堕恶道。临命终时。取其土泥。于此陀罗尼上。一印一泥。印成塔形。书写此陀罗尼。安塔中。或安经堂。或房舍中。是人临命终时。有百千那庾多。诸天众。俱共来迎。将往生于天上。
★ 解析
“天帝若复有畜生类。闻此陀罗尼声。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如果畜生类听到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声音,只要声音进入它们的耳朵,那么在这一世畜生的生命结束后,就不会再投生为畜生,脱离了畜生道的痛苦。
“天帝若有男子女人。及非人等。应堕恶道。临命终时。取其土泥。于此陀罗尼上。一印一泥。印成塔形。书写此陀罗尼。安塔中。或安经堂。或房舍中”,如果有男女或者非人类的众生,按照他们的罪业应该堕入恶道,在他们临命终的时候,取一些土泥,在写有陀罗尼的地方,用泥印一下,做成塔的形状,然后把陀罗尼书写在塔中,或者把写有陀罗尼的物品安置在经堂里,或者房间中。
“是人临命终时。有百千那庾多。诸天众。俱共来迎。将往生于天上”,这样的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会有百千那庾多(数量极多)的诸天众一起来迎接他,并且会把他带到天上投生,让他脱离恶道,往生善处。这体现了通过特定的方式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结缘,在关键时刻能够改变众生的命运,使其获得更好的投生去处。
经文原文
天帝若复有人。须臾得闻。此佛顶尊胜陀罗尼名。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天帝若复有人。书写此陀罗尼。安于幢上。或安高楼上。或高山上。或塔上。或浮图上。风吹幢等。所带影处。彼诸众生。悉皆除灭。一切恶业。皆得解脱。
★ 解析
“天帝若复有人。须臾得闻。此佛顶尊胜陀罗尼名。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如果有人只是短暂地听闻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名字,就能消除一切罪业和障碍,打破一切秽恶道(即恶道)的痛苦。这表明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名字也具有极大的功德和力量。
“天帝若复有人。书写此陀罗尼。安于幢上。或安高楼上。或高山上。或塔上。或浮图上。风吹幢等。所带影处。彼诸众生。悉皆除灭。一切恶业。皆得解脱”,如果有人书写这个陀罗尼,把它安置在幢幡上,或者高楼、高山、塔、浮图(也是佛塔的意思)上,当风吹动幢幡等物品时,其影子所覆盖的地方的众生,所有的恶业都会被消除,都能获得解脱。这进一步强调了佛顶尊胜陀罗尼通过不同的安置方式和自然现象(风),能够利益到更多的众生,让他们消除恶业,走向解脱。
经文原文
天帝若复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族姓男族姓女。于佛塔前。以花香等。供养恭敬。旋绕礼拜。右绕三匝。于此塔前。诵此陀罗尼。满千八十遍。当得消灭百千劫中。所积集恶业。
★ 解析
“天帝若复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族姓男族姓女”,再次提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一般的男女众生。“于佛塔前。以花香等。供养恭敬。旋绕礼拜。右绕三匝”,这些众生在佛塔前,用花、香等物品进行供养,怀着恭敬的心,围绕佛塔向右绕行三圈。“于此塔前。诵此陀罗尼。满千八十遍。当得消灭百千劫中。所积集恶业”,然后在佛塔前诵念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一千零八十遍,就能够消灭百千劫以来所积累的恶业。这说明通过在佛塔前进行特定的供养、礼拜和持诵陀罗尼的修行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久远以来的恶业,体现了修行的功德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的殊胜。
经文原文
此经是僧伽吒微妙经典。难可得闻。若有得闻。此经名者。尚得胜上。供养于佛。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 解析
这里提到此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如同《僧伽吒经》一样微妙的经典,很难有机会听闻。“若有得闻。此经名者。尚得胜上。供养于佛”,如果有人能够听闻这部经的名字,所获得的功德尚且超过殊胜地供养佛。“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更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这部经,并且为他人解说其中的含义,所获得的功德就更加巨大了。这是在强调听闻、受持这部经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功德利益。
经文原文
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我今顶戴受持此陀罗尼。复当为一切众生。广宣流布。令得闻知。获大利益。愿诸众生。速得解脱。佛告帝释言。善哉善哉。天帝。汝能如是。受持流布。我亦随喜。
★ 解析
“尔时帝释白佛言”,在这时,天帝释对佛说。“世尊。我今顶戴受持此陀罗尼。复当为一切众生。广宣流布。令得闻知。获大利益。愿诸众生。速得解脱”,天帝释表示自己现在会以最恭敬的态度(顶戴)受持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并且会为一切众生广泛地传播这个陀罗尼,让众生都能听闻,获得大利益,希望众生能够快速得到解脱。
“佛告帝释言。善哉善哉。天帝。汝能如是。受持流布。我亦随喜”,佛对天帝释说很好很好,天帝你能够这样受持和传播这个陀罗尼,我也随喜你的功德。随喜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修行态度,看到他人做善事、有功德,自己内心生起欢喜赞叹,同样能获得相应的功德。这里佛对天帝释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经文原文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诸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众。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解析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在佛说完这些话之后。“诸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众。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比丘们、大菩萨们以及所有的天龙、药叉、健达缚、阿修罗、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等人和非人类的众生,听闻佛所说的内容,都非常欢喜。这种欢喜是因为听闻了殊胜的佛法,看到了获得解脱和利益的希望。
“信受奉行”,他们都生起了信心,接受佛所说的教法,并且会按照佛的教导去修行实践。这是经典结尾常见的语句,表达了听闻佛法者的态度和决心,愿意将佛法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中,以实现解脱和成就。
——作者: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