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吉祥经》详细释解

2025-08-15 10:47 来源: 丰财园精舍
 
    引言    
《吉祥经》全称为《佛说吉祥经》,是南传巴利文经典中的一部重要经文,被众多佛教信众视为获得吉祥、幸福和智慧的指南。这部经文由佛陀应梵天的请求而宣说,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获得吉祥的方法和途径,涵盖了个人品德修养、人际关系处理、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宗教和生活指导价值。
 
 
《吉祥经》原文及基本结构
★经文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已薄暮,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夜色中,光明照耀,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立于一面。而说偈言:
“众多天人中,欲求吉祥者,请问何吉祥?唯愿为我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基本结构
从结构上看,《吉祥经》以天人提问、佛陀作答的形式展开。天人询问在众多天人中,那些渴望获得吉祥的人,究竟什么是吉祥。佛陀则以一系列偈语详细阐述了不同层面的吉祥之道,共分为十多个方面,从个人的社交选择、生活环境,到品德修养、家庭责任,再到精神追求和心灵境界,层层递进,全面涵盖了人生各个领域的吉祥要素。
 
★逐句释解与相关佛教典故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释解
这一句强调了社交圈子的重要性。愚痴人往往缺乏智慧和正确的判断力,他们的言行可能会误导他人,使人陷入错误的行为和观念中。与这样的人接近,容易受到不良影响,阻碍自己的修行和成长。而智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他们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们避免犯错。尊敬有德者更是培养自己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有德者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佛教典故
在《贤愚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善生子的年轻人,他原本生活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环境中,周围有很多行为不端、愚昧无知的人。这些人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还经常引诱善生子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善生子起初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他们混在一起。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有智慧的长者,长者耐心地教导他,让他远离那些愚痴之人,多与有德行和智慧的人交往。善生子听从了长者的建议,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他结识了一些修行者和学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和品德,生活也变得吉祥如意起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释解
居住在适宜的地方对于个人的生活和修行非常重要。适宜的环境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进步。往昔有德行意味着一个人过去积累了善业,这会为他带来好的果报,使他在今生能够遇到好的机缘和环境。置身于正道则强调了要遵循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吉祥。
 
 
佛教典故
在佛教传说中,有一位修行者名叫难提波罗。他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他四处游历,去过很多地方,但都觉得不太满意。有一次,他来到了一座幽静的山林,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而且没有外界的干扰。难提波罗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适宜之地,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原来,他前世曾经做过很多善事,积累了很多德行,所以才能够遇到这样一个好地方。在这个适宜的环境中,难提波罗专心修行,遵循正道,最终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生活充满了吉祥和安宁。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释解
多闻意味着广泛地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工艺精则强调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要有精湛的技艺,这不仅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严持诸禁戒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基础,通过遵守戒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造作恶业。言谈悦人心是指说话要温和、友善、有智慧,能够让人听了感到舒服和欢喜,这样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佛教典故
在《杂宝藏经》中有一个关于毗舍离国的故事。毗舍离国有一位工匠,他非常勤奋好学,不仅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还努力钻研自己的手艺。他的工艺非常精湛,制作出来的物品都非常精美。同时,他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且他说话总是很温和,让人听了感觉如沐春风。有一次,国王需要一件特别精美的工艺品来装饰宫殿,很多工匠都尝试了,但都没有达到国王的要求。这位工匠得知后,精心制作了一件作品献给国王。国王看到后非常满意,对他的技艺和品德都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也因为自己的这些优点,在国内受到了众人的尊敬和喜爱,生活过得十分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释解
奉养父母亲是中华民族和佛教都非常重视的美德。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和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孝顺他们,让他们晚年生活幸福。爱护妻与子是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一个和睦的家庭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从业要无害则强调在从事各种职业和活动时,不能伤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以善良和正直的态度去工作和生活。
 
 
佛教典故
在佛教中有一个著名的“睒子孝养盲父母”的故事。睒子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他和双目失明的父母一起住在山林中。他每天都会去寻找食物来奉养父母,对父母关怀备至。有一次,国王到山林中打猎,误将睒子当作鹿射伤。睒子在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自己的父母,请求国王照顾他们。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后来他又复活了。这个故事体现了奉养父母亲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种高尚的品德能够带来吉祥和福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释解
布施是佛教倡导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通过布施,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减少对财物的执着。好品德是指具备善良、宽容、正直、诚信等优秀的品质,这些品德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帮助众亲眷体现了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和责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行为无瑕疵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言行还是思想,都要符合道德和佛法的标准,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
 
 
佛教典故
在《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中记载,有一位名叫柰女的女子,她非常富有,但她并不吝啬自己的财富。她经常进行布施,不仅给穷人钱财和食物,还向他们传授佛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她对自己的亲眷也非常关心和帮助,当亲眷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尽力相助。而且她的行为非常端正,没有任何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她的这些善举得到了众人的尊敬和赞扬,她自己也生活得非常幸福和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释解
邪行包括各种不正当的行为,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这些行为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禁止邪行是修行的基本要求,只有远离这些恶行,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克己不饮酒是因为饮酒会使人神志不清,容易引发各种不良行为和错误的决策。美德坚不移强调要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信仰,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佛教典故
在《增壹阿含经》中,有一位比丘名叫莎伽陀。他曾经有一次因为饮酒而失去了理智,做出了一些违背戒律的行为。事后,他非常后悔,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他向佛陀忏悔,并下定决心从此克己不饮酒,严格遵守戒律。此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誓言,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他的行为得到了其他比丘的尊敬和赞扬,他也在修行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释解
恭敬与谦让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恭敬他人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谦让则可以避免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知足并感恩是指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不贪婪、不攀比,同时对他人的帮助和恩赐心怀感激之情。及时闻教法强调要珍惜学习佛法的机会,通过听闻佛法,我们可以获得智慧和启示,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修行。
 
 
佛教典故
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有一位名叫月光童子的人。他非常恭敬和谦让,无论对长辈还是晚辈,都以礼相待。他对自己的生活非常知足,从不抱怨自己的处境。而且他心怀感恩,总是感激父母、师长和朋友的帮助。他还经常去听佛陀讲法,对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他的这种品德和行为使他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尊敬,也在佛法的修行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生活充满了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释解
忍耐与顺从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有的态度。忍耐可以让我们保持冷静,不被情绪所左右,更好地应对问题。顺从并不是盲目地服从,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安排,与他人和谐相处。得见众沙门是指有机会接触到修行者和高僧大德,从他们那里学习佛法和修行的经验。适时论信仰则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人交流和探讨佛教的信仰和教义,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智慧。
 
 
佛教典故
在《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忍辱仙人的修行者。他在山林中修行时,遭到了一个国王的无端侮辱和伤害。但忍辱仙人始终保持忍耐和顺从的态度,没有反抗和怨恨。他的这种高尚品德感动了国王,国王后来向他忏悔并皈依了佛教。忍辱仙人通过自己的忍耐和顺从,不仅化解了一场危机,还度化了国王。同时,他也经常与其他沙门交流修行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生活充满了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释解
自制净生活是指通过自我约束和管理,保持生活的清净和纯洁。这包括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沉迷于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领悟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内容之一,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领悟和实践八正道,我们可以逐渐消除烦恼和业障,达到心灵的解脱。实证涅槃法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涅槃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摆脱痛苦和烦恼的境界,只有通过长期的修行和实践,才能亲身体验到涅槃的真谛。
 
 
佛教典故
在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多修行者通过自制净生活和领悟八正道,最终实证涅槃法。例如,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行,很快领悟了八正道的精髓。他严格遵守戒律,过着自制净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最终,他在佛陀的教导下,证得了阿罗汉果,实现了涅槃,获得了真正的吉祥和解脱。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释解
“八风”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是指得到利益和好处,衰是指遭遇失败和损失,毁是指受到他人的诋毁和诽谤,誉是指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荣誉,称是指受到他人的称赞和夸奖,讥是指受到他人的讥讽和嘲笑,苦是指经历痛苦和磨难,乐是指享受快乐和幸福。八风不动心是指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被外界的环境和情绪所左右。无忧无污染意味着没有忧愁和烦恼,内心纯净无染。宁静无烦恼则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安详,这是一种非常高的精神境界,也是人生吉祥的最高体现。
 
 
佛教典故
在禅宗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祖师慧能大师。有一次,他听到两个僧人在争论风吹幡动的问题,一个僧人说风动,另一个僧人说幡动。慧能大师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故事体现了慧能大师能够不受外界现象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能够做到八风不动心,内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他的这种境界使他成为了禅宗的一代宗师,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让人们明白只有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释解
这一句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总结和强调。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照《吉祥经》中所教导的方法去修行和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他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和吉祥。因为他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智慧和修行境界,能够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庇佑和加持。
 
 
佛教典故
在佛教的传说中,有很多修行者通过践行《吉祥经》中的教诲,获得了不可思议的福报和成就。例如,有一位名叫善财童子的修行者,他按照佛陀的教导,广访善知识,学习各种修行方法和品德修养。他在修行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吉祥经》中的原则,尊敬有德者、奉养父母亲、布施好品德等等。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最终证得了很高的果位,成为了一位菩萨,并且能够在十方世界中利益众生,处处得福,实现了真正的吉祥。
 
 
《吉祥经》的现代意义
★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吉祥经》中强调的勿近愚痴人、严持诸禁戒、行为无瑕疵等内容,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选择正确的社交圈子,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直。通过学习《吉祥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指导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吉祥经》中提到的尊敬有德者、言谈悦人心、帮助众亲眷等内容,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用温和友善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这样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对心灵健康的关注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很多人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吉祥经》中强调的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等内容,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灵健康,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通过修行和实践《吉祥经》中的教诲,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吉祥经》中的教导去生活和工作,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当人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社会就会减少冲突和矛盾,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吉祥经》中倡导的从业要无害、布施好品德等内容,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做出贡献。
 
 
结语
《吉祥经》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内涵。它从多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获得吉祥的方法和途径,不仅适用于佛教修行者,也对广大普通民众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