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缘起
《佛说造塔功德经》是佛教经典中阐述造塔功德的重要经文。造塔在佛教文化里有着深厚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建筑行为,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象征。此经以佛与弟子的对话形式展开,旨在向众生揭示造塔所带来的种种殊胜功德,引导人们通过这一善举积累福报、增长智慧、迈向解脱。
★ 经文开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翻译**:我是这样听闻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 **解析**:这是佛经常见的开篇格式,“如是我闻”表明此经是由佛的弟子阿难听闻佛所说而记录下来的,体现了经文的真实性和传承的可靠性。“一时”并非具体时间,而是表示在合适的机缘下。“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佛说法的重要场所,由给孤独长者买下祇陀太子的园林,铺上黄金,为佛建造精舍,祇陀太子则贡献园林里的树木,所以称为祇树给孤独园。“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说明当时有众多修行者围绕在佛的身边,聆听佛法。
★ 经文主体部分
尔时,大目犍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请少法,唯愿世尊哀愍听许。”
- **翻译**:在那个时候,大目犍连从座位上站起来,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现在想要请问一些法义,希望世尊慈悲怜悯,允许我发问。”
- **解析**:大目犍连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他起身、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等一系列动作,都是表示对佛的尊重和恭敬。他请求佛允许他发问,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求知的渴望。
佛告目连:“随汝所问,吾当为说。”
- **翻译**:佛告诉目连:“随你所问,我会为你解说。”
- **解析**:佛的回应体现了他的慈悲和对弟子的关爱,无论弟子问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引导弟子走向解脱。
目连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于此命终,生余道者,我作何方便令其生天?”
- **翻译**:目连对佛说:“世尊,如果有众生在此世间命终后,投生到其他道中,我要做什么方便法门能让他们生天呢?”
- **解析**:目连关心众生的生死轮回,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帮助那些已经命终投生到其他道的众生获得更好的果报,生到天界。这体现了他的慈悲心和救度众生的愿望。
佛告目连:“若有众生,造作塔庙,安置佛舍利,此塔乃为一切世间供养之处,以一切世间人天大众,瞻仰礼拜。”
- **翻译**:佛告诉目连:“如果有众生建造塔庙,安置佛的舍利,这座塔就成为一切世间众生供养的地方,一切世间的人天大众都会瞻仰礼拜。”
- **解析**:佛给出的方法是让众生造作塔庙并安置佛舍利。塔在佛教中具有神圣的意义,它是佛的象征,安置佛舍利的塔更是成为了众生供养和礼拜的对象。人天大众瞻仰礼拜塔,能获得无量的功德。
“若人作塔,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真珠等,严饰塔庙,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翻译**:“如果有人建造塔,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真珠等珍宝来庄严装饰塔庙,所获得的功德,就如同我接下来要说的一样。”
- **解析**:用各种珍宝严饰塔庙,体现了对佛的敬重和虔诚。不同质地的珍宝代表着不同的品质和价值,用它们来装饰塔庙,能增加塔的庄严和神圣,同时也能让造塔者获得殊胜的功德。
“若人起塔,乃至小如庵罗果,以世间一切宝、香花、璎珞,而用供养,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翻译**:“如果有人建造塔,哪怕小得像庵罗果一样,用世间一切的珍宝、香花、璎珞来供养,所获得的功德,也如我所说。”
- **解析**:这里强调了造塔的大小并不影响功德的获得。即使塔很小,只要用心用世间的珍宝、香花、璎珞等进行供养,同样能获得巨大的功德。这说明造塔的关键在于发心和虔诚。
“复次,目连,若人于塔,以华香、灯明、涂香、末香、烧香、幡盖、伎乐等,而用供养,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这是进一步说明供养塔的方式。华香、灯明、涂香、末香、烧香、幡盖、伎乐等都是常见的供养物品和方式。用这些来供养塔,能表达对佛的敬意和虔诚,也能积累相应的功德。
“目连,若有众生,于此命终,生余道者,汝为造塔,安置舍利,及以种种香花、幡盖、伎乐等,而为供养。以是功德,彼所生处,常得见佛,乃至涅槃。”
- **解析**:佛再次强调,对于那些已经命终投生到其他道的众生,目连可以为他们造塔、安置舍利,并进行各种供养。通过这样的功德,这些众生在未来的生处,常常能够见到佛,直至获得涅槃的解脱。
“复次,目连,若有众生,于塔庙中,若自书写经,若使人书写,所得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在塔庙中书写经文也是一种积累功德的方式。自己书写或者让人书写经文,都能将佛法的智慧传播开来,利益众生,同时也能为自己积累功德。
“目连,若人于塔庙中,或经行、或坐禅,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在塔庙中经行(绕塔行走)或坐禅,能让人身心清净,专注于佛法的修行。经行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坐禅能让人内心平静,开启智慧。在塔庙这样神圣的地方进行这些修行活动,能获得殊胜的功德。
★ 详细阐述造塔功德
“目连,若有众生,为于父母、师长、六亲、眷属,造作佛塔,乃至如庵罗果,或如小指,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为父母、师长、六亲、眷属造塔,体现了对亲人的关爱和祝福。即使塔很小,也能为他们积累福德,这是一种孝顺和感恩的表现,同时也能让造塔者获得相应的功德。
“若人以一华、一香,供养佛塔,乃至毕苦,其福无尽。”
- **解析**:用一花、一香这样简单的物品供养佛塔,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有真诚的发心,其福报是无穷无尽的。这再次强调了发心的重要性,只要内心虔诚,哪怕是微小的供养也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目连,若人于塔庙中,听闻佛法,能生信心,发菩提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 **解析**:在塔庙中听闻佛法是一种殊胜的机缘。能生起信心和发菩提心,更是难得。信心是修行的基础,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在塔庙这样的清净之地听闻佛法,能让人更容易生起信心和菩提心,从而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若人于塔庙中,见塔毁坏,能发心修补,乃至以一泥涂之,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看到塔庙毁坏而发心修补,哪怕只是用一泥涂之,也是一种善举。这体现了对佛塔的维护和尊重,能让塔重新恢复庄严,同时也能为自己积累功德。
“复次,目连,若人于塔庙中,得见佛像,心生欢喜,以头面礼,所生功德,如我所说。”
- **解析**:在塔庙中见到佛像,心生欢喜并以头面礼佛,能表达对佛的敬仰和虔诚。这种欢喜心和礼拜的行为能让造塔者获得相应的功德,同时也能净化自己的心灵。
★ 造塔对后世的影响
“目连,若人造塔,后世所生之处,常得见佛,乃至成佛。”
- **解析**:造塔的人在后世常常能够见到佛,这是一种殊胜的因缘。见到佛能听闻佛法,获得解脱的机会,直至最终成佛。这说明造塔的功德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若人造塔,常得生于三十三天,受胜妙乐。”
- **解析**:三十三天是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是比较殊胜的天界。造塔者常能生到三十三天,享受胜妙的快乐,这是造塔功德的一种体现。在天界能有更好的修行环境和机缘,有助于进一步积累功德和解脱。
“若人造塔,常得聪明智慧,辩才无碍。”
- **解析**:造塔能让人获得聪明智慧和辩才无碍的能力。智慧是修行和解脱的关键,辩才无碍则能更好地传播佛法,利益众生。这表明造塔不仅能获得外在的福报,还能提升内在的智慧和能力。
“若人造塔,常得容颜端正,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 **解析**: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佛和大菩萨所具有的殊胜相貌。造塔者能获得容颜端正,甚至具备这些相好,说明造塔的功德能让人在相貌上得到改善,同时也象征着内在的修行和品德的提升。
“若人造塔,常得寿命长远,无病延年。”
- **解析**:寿命长远和无病延年是人们所期望的。造塔能让人获得这样的果报,说明造塔的功德能改善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状况,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行和解脱。
★ 经文结尾部分
“目连,如是种种造塔功德,汝当受持,广宣流布,令诸众生,悉得闻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 **解析**:佛最后叮嘱目连要受持这些造塔的功德,并广泛地传播,让众生都能听闻知晓,从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体现了佛希望通过目连将造塔的功德和佛法的智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众生受益。
造塔功德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造塔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造塔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塔代表着对信仰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众生的关爱。在现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造塔”,比如建造公益设施、传播正能量、帮助他人等。这些行为就如同古代的造塔一样,能为自己和他人积累福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造塔所强调的发心和虔诚,也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用心、真诚,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
总结
《佛说造塔功德经》详细阐述了造塔的种种功德,从造塔的材料、大小、供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强调了发心和虔诚的重要性。造塔不仅能让造塔者自身获得福报和解脱,还能利益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深入理解造塔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通过对这部经文的逐句解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中造塔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修行。
作者: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