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大般涅槃经第三十七卷

2012-12-27 23:45 来源: 丰财园在线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非过去。何以故无现在故。法若现在可说过去。以无现在故无过去亦无现在。何以故。无未来故。法若未来可说现在。以无未来故无现在亦无未来。何以故。无现在过去故。若有现在过去则有未来。以无现在过去故则无未来。以是义故。虚空之性非三世摄。善男子。以虚空无故无有三世。不以有故无三世也。如虚空花非是有故无有三世。虚空亦尔非是有故无有三世。善男子。无物者。即是虚空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无故非三世摄。佛性常故非三世摄。善男子。如来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以是义故。无有三世犹如虚空。善男子。虚空无故非内非外。佛性常故非内非外。故说佛性犹如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中无挂碍处名为虚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于一切佛法无有挂碍。故言佛性犹如虚空。以是因缘我说佛性犹如虚空。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而名为有。虚空亦非三世所摄。何故不得名为有耶。佛言。善男子。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非佛性名为佛性。云何名为非涅槃耶。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为破如是有为烦恼。是名涅槃。非如来者。谓一阐提至辟支佛。为破如是一阐提等至辟支佛。是名如来。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善男子。一切世间无非虚空对于虚空。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亦无非四大对。而犹得名四大是有。虚空无对何故不得名之为有佛言。善男子。若言涅槃非三世摄虚空亦尔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涅槃是有可见可证是色足迹章句。是有是相是缘是归依处寂静光明安隐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摄。虚空之性无如是法是故名无。若有离于如是等法。更有法者应三世摄。虚空若同是有法者。不得非是三世所摄。善男子。如世人说虚空名为无色无对不可睹见。若无色无对不可见者。即心数法。虚空若同心数法者。不得不是三世所摄。若三世摄即是四阴。是故离四阴已无有虚空。复次善男子。诸外道言。夫虚空者即是光明。若是光明即是色法。虚空若尔是色法者即是无常。是无常故三世所摄。云何外道说非三世。若三世摄则非虚空。亦可说言虚空是常。善男子。复有人言虚空者即是住处。若有住处即是色法。而一切处皆是无常三世所摄。虚空亦常非三世摄。若说处者知无虚空。复有说言虚空者即是次第。若是次第即是数法。若是可数即三世摄。若三世摄云何言常。善男子。若复说言夫虚空者不离三法。一者空。二者实。三者空实。若言空是当知虚空是无常法。何以故实处无故。若言实是当知虚空亦是无常。何以故空处无故。若空实是当知虚空亦是无常。何以故二处无故。是故虚空名之为无。善男子。如说虚空是可作法。如说去树去舍而作虚空平作虚空。覆于虚空上于虚空。画虚空色如大海水。是故虚空是可作法。一切作法皆是无常犹如瓦瓶。虚空若尔应是无常。善男子。世间人说一切法中无挂碍处名虚空者。是无碍处于一切法所。为具足有为分有耶。若具足有。当知余处则无虚空。若分有者。则是彼此可数之法。若是可数当知无常。善男子。若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复说言虚空在物如器中果。二俱不然。何以故。若言并合则有三种。一异业合。如飞鸟集树。二共业合。如两羊相触。三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在一处。若言异业共合异则有二。一是物业。二虚空业。若空业合物空则无常。若物业合空物则不遍。如其不遍是亦无常。若言虚空是常。其性不动与动物合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虚空若常物亦应常。物若无常空亦无常。若言虚空亦常无常无有是处。若共业合是义不然。何以故。虚空名遍。若与业合业亦应遍。若是遍者应一切遍。若一切遍应一切合。不应说有合与不合。若言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是义不然。何以故。先无有合后方合故。先无后有是无常法。是故不得说言虚空已合共合。如世间法先无后有是物无常。虚空若尔亦应无常。若言虚空在物如器中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是虚空先无器时在何处住。若有住处虚空则多。如其多者云何言常言一言遍。若使虚空离空有住。有物亦应离虚空住。是故当知无有虚空。善男子。若有说言指住之处名为虚空。当知虚空是无常法。何以故。指有四方若有四方。当知虚空亦有四方。一切常法都无方所。以有方故虚空无常。若是无常不离五阴。要离五阴是无所有。善男子。有法若从因缘住者。当知是法名为无常。善男子。譬如一切众生树木因地而住。地无常故因地之物次第无常。善男子。如地因水水无常故地亦无常。如水因风风无常故水亦无常。风依虚空虚空无常故风亦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说言虚空是常遍一切处。虚空无故非是过去未来现在。亦如兔角是无物故。非是过去未来现在。是故我说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三世摄。善男子。我终不与世间共诤。何以故。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迦叶菩萨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何等为十。一者信心。二者有戒。三者亲近善友。四者内善思惟。五者具足精进。六者具足正念。七者具足智慧。八者具足正语。九者乐于正法。十者怜愍众生。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优钵罗花。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世智说有我亦说有。世智说无我亦说无。何等名为世智有无。佛言。善男子。世智若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乃至识亦如是。善男子。是名世间智者说有。我亦说有。善男子。世间智者说色无有常乐我净。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善男子。是名世间智者说无。我亦说无。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智者。即佛菩萨一切圣人若诸圣人。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云何如来说佛色身常恒无变。世间智者所说无法。云何如来说言是有。如来世尊作如是说。云何复言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来已离三种颠倒。所谓想倒心倒见倒。应说佛色实是无常今乃说常。云何得名远离颠倒不与世诤。佛言。善男子。凡夫之色从烦恼生。是故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如来色者远离烦恼。是故说是常恒无变          
  迦叶菩萨说: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为何叫做如虚空?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无未来因为无现在过去。如果有现在过去则有未来。因无现在过去则无未来。因此虚空之性非三世摄。
          善男子。因虚空无所以无有三世。不是因为有而无三世。如同虚空花不是有所以无有三世。虚空也一样不是有所以无有三世。善男子。无物即是虚空,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无所以非三世摄。佛性是常所以非三世摄。善男子。如来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因此无有三世,犹如虚空。善男子。虚空是无所以非内非外,佛性是常所以非内非外,所以说佛性犹如虚空。善男子。如世间无挂碍处叫做虚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对一切佛法无有挂碍所以说佛性犹如虚空。因此我说佛性犹如虚空。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而叫做有。虚空也非三世所摄为何不能叫做有?
        佛说:善男子。因为非涅槃而名涅槃。因为非如来而名如来。因为非佛性而名佛性。
        什么叫非涅槃?所谓一切烦恼有为之法,为了破除这些有为烦恼而起名叫涅槃。所谓非如来就是一阐提至辟支佛,为了破一阐提等至辟支佛起名叫如来。所谓非佛性就是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开这些无情之物叫做佛性。善男子。一切世间没有不是虚空的,是相对于虚空而言。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世间也无非四大所对,而说四大是有。虚空无相对的,为何不能叫有?
         佛说:善男子。如果说涅槃非三世所摄,跟虚空一样,是不对的。因为涅槃是有,可见可证,是色,是足迹章句。是有,是相,是缘,是归依处,寂静光明,安隐彼岸。所以非三世摄。虚空之性没有这些性质所以是无。如果有离开这些法的,还有别法应是三世所摄。虚空如果一样是有法,则不能不为三世所摄。善男子。如世人说虚空为无色无对不可睹见。如果无色无对不可见就是心数法。虚空如果是心数法则不得不是三世所摄。如果是三世摄即是四阴。所以离四阴外无有虚空。另外善男子。诸外道说虚空即是光明。如果是光明,即是色法。虚空如果是色法,即是无常。是无常则被三世所摄。为何外道说他非三世?如果为三世摄则非虚空。也可说虚空是常。善男子。还有人说虚空即是住处。如果有住处即是色法。而一切处皆是无常,被三世所摄。虚空也是常,非三世摄。如果说处则知无虚空。还有人说虚空即是次第(顺序,秩序)。如果是次第即是数法,如果是可数即被三世摄。如果三世摄怎么是常?善男子。如果说虚空不离三法:一空,二实,三空实。如果说是空可知虚空是无常法。因为实在无。如果说是实可知虚空也是无常,因为空处无。如果是空实可知虚空也是无常,因二处都无。所以虚空叫做无。善男子。如说虚空是可作法,如说除去树舍而创造虚空,平作虚空,覆盖虚空,在虚空之上,画虚空色如大海水,所以虚空是可作法。一切作法皆是无常犹如瓦瓶,虚空如果是这样应是无常。善男子。世间人说一切法中无挂碍处叫做虚空,此无碍处对一切法是具足有,还是分有?如果是具足有,可知余处则无虚空,如果说是分有则是可数之法。如果可数可知无常。善男子。如果有人说虚空无碍,与有并合。又说虚空在物中,如同容器里的果子。都不对。因为如果说并合,则有三种,一异业合,如飞鸟在树上聚集。二共业合如两羊相触。三已合共合如二双指合在在一处。如果说异业共合,异则有二:一物业,二虚空业。如果空业合物,空则是无常。如果物业合空,物则不遍。如果不能遍布也是无常。如果说虚空是常,其性不动与运动之物相合也是不对的。因为虚空如果是常,物也应是常。物如果无常,空也是无常。如果说虚空也常也无常更是不通。如果共业合是不对的,因为虚空是遍布的。如果与业合,业也应遍布。如果是遍布则应一切遍。若一切遍应一切合,不应说有合有不合。如果说已合共合如同二双指合,是不对的。因为先无有合然后才合所以是先无后有,则是无常法。所以不能说虚空是已合共合。如同世间法先无后有则是无常。虚空也一样应是无常。如果说虚空在物,如器中果,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虚空,之前无器时他在何处?如果有住处,那么虚空则是多。如过多怎么是常、是一、是遍?如果虚空离空还有住处,那么有物也应离虚空而住,所以可知无有虚空。善男子。如果有人说指住之处叫做虚空。可知虚空是无常法。因为指有四方。如果有四方可知虚空也有四方。一切常法都无方所,因有方所以虚空无常。如果无常则不离五阴。要离五阴是无所有。善男子。有法如果从因缘住可知此法是无常。善男子。譬如一切众生,树木因地而住。地无常所以因地之物也无常。善男子。如地因水,水无常所以地无常。如水因风,风无常所以水也无常。风依虚空,虚空无常所以风也无常。如果是无常,为何说虚空是常,遍一切处?虚空无所以不是过去未来现在,也如兔角是无物。不是过去未来现在。所以我说佛性常,非三世摄。虚空无所以非三世摄。善男子。我永不与世间共诤。因为世智说有,我也说有,世智说无我也说无。
        迦叶菩萨说: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佛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一信心。二有戒。三亲近善友。四内善思惟。五具足精进。六具足正念。七具足智慧。八具足正语。九乐于正法。十怜愍众生。善男子。菩萨具足此十法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优钵罗花。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世智说有我也说有。世智说无我也说无。什么叫世智有无?
        佛说:善男子。世智如果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乃至识也如此。善男子。这叫世间智者说有。我也说有。善男子。世间智者说色无有常乐我净。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善男子。这叫作世间智者说无。我也说无。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世间智者,即佛菩萨一切圣人,如这些圣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为何如来说佛色身常恒无变?世间智者所说无法,为何如来说是有?如来世尊这样说过,怎么又说不与世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如来已离三种颠倒,所谓想倒、心倒、见倒。应说佛色实是无常,今却说是常。怎能远离颠倒不与世诤?
        佛说:善男子。凡夫之色从烦恼而生,所以智说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如来色远离烦恼,所以说是常恒无变。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为色从烦恼生。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是三漏所有罪过。所以者何。知罪过已则能远离。譬如医师先诊病脉。知病所在然后授药。善男子。如人将盲至蕀林中舍之而还。盲人于后甚难得出。设得出者身体坏尽。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能知见三漏过患则随逐行。如其见者则能远离。知罪过已虽受果报果报轻微。善男子。有四种人。一作业时重受报时轻。二作业时轻受报时重。三作业时重受报俱重。四作业时轻受报俱轻。善男子。若人能观烦恼罪过。是人作业受果俱轻。善男子。有智之人作如是念。我应远离如是等漏。又复不应作如是等鄙恶之事。何以故。我今未得脱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报故。我若修道当因是力破坏诸苦。是人观已贪欲嗔恚愚痴微弱。既见贪欲嗔痴轻已其心欢喜。复作是念。我今如是皆由修道因缘力故。令我得离不善之法亲近善法。是故现在得见正道。应当勤加而修习之。是人因是勤修道力。远离无量诸恶烦恼。及离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果报。是故我于契经中说。当观一切有漏烦恼及有漏因。何以故。有智之人若但观漏。不观漏因则不能断诸烦恼也。何以故。智者观漏从是因生。我今断因漏则不生。善男子。如彼医师先断病因病则不生智者先断烦恼因者。亦复如是。有智之人先当观因。次观果报。知从善因生于善果。知从恶因生于恶果。观果报已远离恶因。观果报已。复当次观烦恼轻重。观轻重已先离重者。既离重已轻者自去。善男子。智者若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是人尔时精勤修道。不息不悔。亲近善友至心听法。为灭如是诸烦恼故。善男子。譬如病者自知病轻必可除差。虽得苦药服之不悔。有智之人亦复如是。勤修圣道欢喜不愁不息不悔。善男子。若人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除烦恼故勤修圣道。是人不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不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勤修道是人则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善男子。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断烦恼修行道者即是如来。以是因缘如来色常乃至识常。善男子。不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能修道即是凡夫。是故凡夫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悉是无常。善男子。世间智者一切圣人菩萨诸佛说是二义。我亦如是说是二义。是故我说。不与世间智者共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三有漏者。云何名为欲漏有漏无明漏耶。佛言。善男子。欲漏者。内恶觉观因于外缘生于欲漏。是故我昔在王舍城告阿难言。阿难。汝今受此女人所说偈颂。是偈乃是过去诸佛之所宣说。是故一切内恶觉观外诸因缘。名之为欲。是名欲漏。有漏者。色无色界内诸恶法外诸因缘。除欲界中外诸因缘内诸觉观。是名有漏。无明漏者。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别内外。名无明漏。善男子。无明即是一切诸漏根本。何以故。一切众生无明因缘于阴入界忆想作相。名为众生。是名想倒心倒见倒。以是因缘生一切漏。是故我于十二部经说无明者。即是贪因嗔因痴因。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昔于十二部经说言。不善思惟因缘生于贪欲嗔痴。今何因缘乃说无明。善男子。如是二法互为因果互相增长。不善思惟生于无明。无明因缘生不善思惟。善男子。其能生长诸烦恼者。皆悉名为烦恼因缘。亲近如是烦恼因缘。名为无明。不善思惟如子生芽。子是近因四大远因。烦恼亦尔。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生诸漏者。是内外因。若说无明漏是名内倒。不识无常苦空无我。若说一切烦恼因缘。是名不知外我我所。若说无明漏。是名无始无终。从无明生阴入界等。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智之人知于漏因。云何名为知于漏因。善男子。智者当观。何因缘故生是烦恼。造作何行生此烦恼。于何时中生此烦恼。共谁住时生此烦恼。何处止住生此烦恼。观何事已生于烦恼。受谁房舍卧具饮食衣服汤药而生烦恼。何因缘故。转下作中转中作上。下业作中中业作上。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则得远离生漏因缘。如是观时未生烦恼遮令不生。已生烦恼便得除灭。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当观生烦恼因。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一身云何能起种种烦恼。佛言。善男子。如一器中有种种子。得水雨已各各自生。众生亦尔。器虽是一。爱因缘故而能生长种种烦恼。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云何观于果报。善男子。智者当观。诸漏因缘能生地狱饿鬼畜生。是漏因缘得人天身。即是无常苦空无我。是身器中得三种苦三种无常。是漏因缘能令众生作五逆罪受诸恶报。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诽谤三宝。智者当观。我既受得如是之身。不应生起如是烦恼受诸恶果。迦叶菩萨言。世尊。有无漏果。复言智者断诸果报。无漏果报在断中不。诸得道人有无漏果。如其智者求无漏果。云何佛说一切智者应断果报。若其断者。今诸圣人云何得有。善男子。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我亦如是。因中说果。先于经中作是说言。我从心身(因心运身故名心身)至梵天边。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此六入者名过去业。是名果中说因。善男子。一切圣人真实无有无漏果报。一切圣人修道果报更不生漏。是故名为无漏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如是观时。即得永灭烦恼果报。善男子。智者观已。为断如是烦恼果报修习圣道。圣道者即空无相愿。修是道已。能灭一切烦恼果报。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言烦恼者所谓恶也。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亦名为恶。如是烦恼则有二种。一因二果。因恶故果恶。果恶故子恶。如纴婆果。其子苦故花果茎叶一切皆苦。犹如毒树。其子毒故果亦是毒。因亦众生果亦众生。因亦烦恼果亦烦恼。烦恼因果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因果。若从是义。云何如来先喻雪山亦有毒草微妙药王。若言烦恼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云何而言众生身中有妙药王。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无量众生咸同此疑。汝今能为启请求解。我亦能断。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雪山喻者即是众生。言毒草者即是烦恼。妙药王者即净梵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修如是清净梵行。是名身中有妙药王。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善男子。犹如世间从子生果。是果有能与子作因。有不能者有能作者。是名果子。若不能作。唯得名果不得名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皆有二种。一者有烦恼果是烦恼因。二者有烦恼果非烦恼因。是烦恼果非烦恼因。是则名为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说:世尊。什么叫色从烦恼生?
        善男子。烦恼三种: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智者应当观此三漏的所有的过患。因为知罪的过患才能远离,譬如医师先诊病脉,知病所在,然后开药。善男子。如人盲目,却带他到带刺的从林中然后扔下他离开。盲人很难再出来。就算出来身体也被刺坏了。世间凡夫也一样,不能知见三漏的过患,随波逐流。如果见到则能远离。知罪的过患后虽受果报,果报也变的轻微了。
         善男子。有四种人:一作业时重受报时轻。二作业时轻受报时重。三作业时重受报俱重。四作业时轻受报俱轻。善男子。如果人能观烦恼的过患则此人作业受果都轻。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这样想:我应远离这些漏。不应作这些鄙恶之事,因为我今不能脱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报。我如果修道当因此力而破坏诸苦。此人观后贪欲嗔恚愚痴变得微弱,见到贪欲嗔痴变轻则心中欢喜。又想我今天这些好处都是由修道的因缘力令我离开不善之法,亲近善法。所以现在得见正道,应当更勤加修习。此人因此勤修道力远离无量烦恼,及离开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果报。所以我在契经中说当观一切有漏烦恼及有漏因。有智之人如果观漏,不观漏因则不能断诸烦恼。因为智者观漏从此因生,我今断因,漏则不生。善男子。如同医师先断病因,病则不生,智者先断烦恼因也是一样。有智之人先当观因,次观果报。知到从善因生善果,知到从恶因生恶果。观果报后则远离恶因。观果报后也当再观烦恼的轻重。观轻重后先离开重的,离开重的轻的自己就离开了。善男子。智者如果知道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的轻重,此人则精勤修道,不息不悔,亲近善友,至心听法,这都是为了灭除诸烦恼。善男子。譬如病者自知病轻必可痊愈,虽有苦药也服之不悔。有智之人也是如此,勤修圣道欢喜不愁不息不悔。善男子。如果人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除烦恼所以勤修圣道,此人不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勤修道,此人则从烦恼生,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善男子。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为断烦恼而修行道者即是如来。因此因缘,如来色常,乃至识常。善男子。不知烦恼烦恼因烦恼果报烦恼轻重,不能修道即是凡夫,所以凡夫色是无常,受想行识都是无常。
        善男子。世间智者一切圣人菩萨诸佛说此二义。我也说此二义。所以我说不与世间智者共诤,不为世法之所沾污。
         迦叶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三有漏。为何叫欲漏有漏无明漏?
        佛说:善男子。欲漏就是内恶觉观,因于外缘,生于欲漏。所以我在王舍城告诉阿难:阿难。你今日受此女人所说偈颂。此偈是过去诸佛所说。所以一切内恶,觉观外缘叫做欲,就是欲漏。所谓有漏就是色无色界内的各种恶法外诸因缘。除欲界中外诸因缘内诸觉观叫做有漏。无明漏就是不能了知我及我所,不别内外,叫做无明漏。
        善男子。无明即是一切诸漏的根本。因为一切众生无明因缘在阴中入界,忆想作相,称为众生。叫做想倒心倒见倒。因此因缘生一切漏。所以我在十二部经说无明即是贪因嗔因痴因。
        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来曾在十二部经说:不善思惟的因缘生贪欲嗔痴。今天为何说是无明?
         善男子。如此二法互为因果,互相增长。不善思惟生于无明,无明因缘生不善思惟。善男子。能生长诸烦恼者都叫烦恼因缘。亲近此烦恼因缘叫无明。不善思惟如子生芽,子是近因,四大是远因。烦恼也一样。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是漏。为何又说因无明而生诸漏?
         佛说: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是漏。是内无明,因于无明。生诸漏是内外因。如果说无明漏就是内倒。不识无常苦空无我。如果说一切烦恼因缘叫做不知外我、我所。如果说无明漏是无始无终。从无明生阴入界等。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有智之人知于漏因。什么叫知于漏因?
         善男子。智者当观何因缘生此烦恼?何行为生此烦恼?何时生此烦恼?和谁在一起时生此烦恼?在和何处生此烦恼?观何事后生此烦恼?受谁房舍卧具饮食衣服汤药而生烦恼?何因缘令转下作中、转中作上。下业作中、中业作上?菩萨摩诃萨这样观察时则能远离生漏因缘。这样观时未生烦恼,遮令不生。已生烦恼便得除灭。所以我在契经中说:智者当观生烦恼的因。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众生一身为何能起种种烦恼?
        佛说:善男子。如同一个容器中有种种子,得水雨后各各自生。众生也一样。器虽是一,但因爱的因缘而能生长种种烦恼。
        迦叶菩萨说:世尊。智者如何观于果报?
        善男子。智者当观诸漏因缘能生地狱饿鬼畜生。此漏因缘得人天身,即是无常苦空无我。此身器中得三种苦,三种无常。漏因缘能令众生作五逆罪受诸恶报,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诽谤三宝。智者当观我既受得此身,不应生起如是烦恼,而受各种恶果。
        迦叶菩萨说:世尊。有无漏果。又说智者断诸果报。无漏果报包含在断中吗?得道人有无漏果。如智者求无漏果。为何佛说一切智者应断果报?如果断决,圣人们如何有?
        善男子。如来有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这叫作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比如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我也一样因中说果。先在经中说我从心身(因心运身故名心身)至梵天边,叫做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比如六入叫做过去业,名果中说因。善男子。一切圣人真实无有无漏果报。一切圣人修道果报更不生漏,所以是无漏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这样观时即得永灭烦恼果报。善男子。智者观后,为断如此烦恼果报,修习圣道。圣道即空无相愿。修此道后能灭一切烦恼果报。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所谓烦恼就是恶,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也叫做恶。此烦恼有二种:一因二果。因恶所以果恶,果恶所以子恶。如同纴婆果。其子苦所以花果茎叶一切都苦。犹如毒树,其子毒所以果也毒。因众生果也众生。因也烦恼,果也烦恼。烦恼因果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因果。如果这样说,为何如来先比喻雪山也有毒草微妙药王?如果说烦恼即是众生,众生即是烦恼。为何说众生身中有妙药王?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无量众生都有这个疑问。你今日能为大家启请求解,我也能断。仔细听好。我来为你分别解说。善男子。雪山比喻众生。毒草即是烦恼。妙药王即净梵行。善男子。如果有众生能修清净梵行,就是身中有妙药王。
         迦叶菩萨白佛说:世尊。为何众生有清净梵行?
        善男子。比如世间从子生果。此果有能与子作因。有不能的,有能的。能的叫做果子。如果不能,只能叫果,不能叫子。一切众生也是一样,皆有二种。一有烦恼果,是烦恼因。二有烦恼果非烦恼因。如果烦恼果非烦恼因则叫做清净梵行。
  善男子。众生观受。知是一切漏之近因。所谓内外漏。受因缘故。不能断绝一切诸漏。亦不能出三界牢狱。众生因受着我我所。生于心倒想倒见倒。是故众生先当观受。如是受者为一切爱而作近因。是故智者欲断爱者当先观受。善男子。一切众生十二因缘所作善恶皆因受时。是故我为阿难说言。阿难。一切众生所作善恶皆是受 时。是故智者先当观受。既观受已复当更观。如是受者何因缘生。若因缘生如是因缘复从何生。若无因生无因何故不生无受。复观是受不因自在天生。不因士夫生。不因微尘生。非时节生。不因想生不因性生。不从自生不从他生。非自他生非无因生。是受皆从缘合而生。因缘者即是爱也。是和合中非有受非无受。是故我当断是 和合。断和合故则不生受。善男子。智者既观因已次观果报。众生因受受于地狱饿鬼畜生乃至三界无量苦恼。受因缘故受无常乐。受因缘故断于善根。受因缘故获得解脱。作是观时不作受因。云何名为不作受因。谓分别受。何等受能作爱因。何等爱能作受因。善男子。众生若能如是深观爱因受因。则便能断我及我所。善男子。 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则应分别爱之与受在何处灭。即见爱受有少灭处。当知亦应有毕竟灭。尔时即于解脱生信。生信心已是解脱处何由而得。知从八正即便修习。云何名为八正道耶。是道观受有三种相一者苦。二者乐。三者不苦不乐。如是三种俱能增长身之与心。何因缘故能增长耶。触因缘也。是触三种。一者无明触。二者明 触。三者非明无明触。言明触者即八正道。其余二触增长身心及三种受。是故我应断二种触因缘。触断故不生三受。善男子。如是受者亦名为因亦名为果。智者当观亦因亦果。云何为因。因受生爱名之为因。云何名果。因触生故名之为果。是故此受亦因亦果。智者如是观是受已。次复观爱。受果报故名之为爱。智者观爱复有二 种。一者杂食。二者无食。杂食爱者。因生老病死一切诸有。无食爱者。断生老病死一切诸有。贪无漏道。智者复当作如是念。我若生是杂食之爱。则不能断生老病死。我今虽贪无漏之道不断受因。则不能得无漏道果。是故应当先断是触。触既断已受则自灭。受既灭已爱亦随灭。是名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如是观。虽有 毒身其中亦有微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善男子。如是众生虽从烦恼而得果报。而是果报更不复为烦恼作因。是即名为清净梵行
   善男子。众生观察受,知道其是一切漏之近因,所谓内外漏。因受的因缘不能断绝一切诸漏,也不能逃出三界牢狱。众生因受执着我和我所,生出心倒、想倒、见倒。所以众生应当先观察受。此受为一切爱作近因,所以智者要断爱应当先观受。善男子。一切众生十二因缘所作善恶皆因受时,所以我为阿难说:阿难。一切众生 所作善恶皆是受时,所以智者应当先观受。观受后还要进一步观察。此受是何因缘生?如果是因缘所生,那么此因缘又是从何所生?如果无因生,那么无因为何不生无受?再观此受不因自在天生,不因士夫生,不因微尘生,非时节生,不因想生,不因性生,不从自生,不从他生,非自他生,非无因生,此受是从缘合而生,此因缘即是爱。和合中非有受非无受。所以我当断决此和合。因断和合所以不再生受。善男子。智者观察因之后再观果报。众生因受而受地狱饿鬼畜生乃至三界无量的苦 恼。因受而承受无常乐,因受而断善根。因受而获得解脱。这样观察时不作受因,什么叫不作受因?所谓分别受,怎样的受能作爱因?怎样的爱能作受因?善男子。众生如果能这样深刻的观察爱因、受因,则能断决我和我所。善男子。如果人能作这些观,则应分别爱和受在何处灭。见爱和受有少许灭处,则知应有毕竟灭。此时 就对于解脱而生信。生信心后观察解脱处如何得道,则知是从八正道处,就立刻修习。什么是八正道呢?此道观受有三种相: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此三种都能增长身与心。因何因缘而能增长呢?就是触因缘。触有三种:一无明触,二明触,三非明无明触。所谓明触即是八正道,其余二种触都会增长身心及三种受。所以我应断除这二种触的因缘。因触断所以不生三受。善男子。此受也叫因也叫作果,智者应当观因和果。什么是因?因受生爱,所以叫因。什么叫果?因触生所以叫果。因此受也是因也是果。智者这样观察受后再观爱。是受的果报所以叫爱。智者观爱还有二种?一杂食,二无食。杂食爱因生老病死一切诸有。无食爱断生老病死一 切诸有。贪无漏道。智者还应当这样念:我如果生此杂食之爱,则不能断生老病死。我今虽贪无漏之道却不断受因,则不能得无漏道果。所以应当先断触,触断后受则自灭。受灭后爱也随着灭,叫做八正道。善男子。如果众生能这样观察,虽有毒身,其中也有微妙药王。如同雪山中虽有毒草也有妙药。善男子。此众生虽从烦恼得果报,而果报却不再成为烦恼的因。叫做清净梵行。
   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何以故。众生见色亦不生贪。及观受时亦不生贪。若于色中生颠倒想。谓色即是常乐我净。受是常恒无有变易。因是倒想生贪恚痴。是故智者应当观想。云何观想。当作是念。一切众生未得正道皆有倒想。云何倒想。于非常中生于常想。于非乐中生于乐想。于非净中生于 净想。于空法中生于我想。于非男女大小昼夜岁月衣服房舍卧具。生于男女至卧具想。是想三种。一者小。二者大。三者无边。小因缘故生于小想。大因缘故生于大想。无量缘故生无量想。复有小想。谓未入定。复有大想。谓已入定。复有无量想。谓十一切入。复有小想。所谓欲界一切想等。复有大想。所谓色界一切想等。复 有无量想。谓无色界一切想等。三想灭故受则自灭。想受灭故名为解脱。迦叶菩萨言。世尊。灭一切法名为解脱。如来云何说想受灭名解脱耶。佛言。善男子。如来或时因众生。说闻者解法。或时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云何名为因众生说闻者解法。如我先为大迦叶说。迦叶。众生灭时善法则灭。是名因众生说闻者 解法。云何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如我先为阿难说言。我亦不说亲近一切法。亦复不说不亲近一切法。若法近已。善法衰羸不善炽盛。如是法者不应亲近。若法近已。不善衰灭善法增长。如是法者是应亲近。是名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亦解说于众生。善男子。如来虽说想受二灭。则已总说一切可断。智者既观如是想 已。次观想因。是无量想因何而生。知因触生。是触二种。一者因烦恼触。二者因解脱触。因无明生名烦恼触。因明生者名解脱触。因烦恼触生于倒想。因解脱触生不倒想。观想因已。次观果报。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烦恼之想生于倒想。一切圣人实有倒想而无烦恼。是义云何。佛言。善男子。云何圣人而有倒想。 迦叶菩萨言。世尊。一切圣人牛作牛想亦说是牛。马作马想亦说是马。男女大小舍宅车乘去来亦尔。是名倒想。善男子。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生于着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不生着想。是故凡夫名为倒想。圣人虽知不名倒想。智 者如是观想因已。次观果报。是恶想果在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中受。如我因断恶觉观故。无明触断是故想断。因想断故果报亦断。智者为断如是想因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能作如是等观。则得名为清净梵行。善男子。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善男子。智者应当观察受爱是何因缘所生,知道是因想而生。因为众生见色也不生贪着,以及观受时也不生贪。如果在色中生颠倒想,认为色即是常乐我净,受是常恒无有变易。因此颠倒想而生贪恚痴,所以智者应当观想:一切众生未得正道,皆因为有颠倒想。对非常而生常想。对非乐而生乐想。对非净而生净想。对空法而生 我想。对非男女大小昼夜岁月衣服房舍卧具而生于男女至卧具想。此想有三种:一小,二大,三无边——小因缘而生小想,大因缘而生大想,无量缘而生无量想。还有小想所谓未入定,还有大想所谓已入定,还有无量想所谓十一切入。还有小想所谓欲界一切想。还有大想,所谓色界一切想。还有无量想所谓无色界一切想。三想灭所以受自灭,想和受灭所以叫解脱。
        迦叶菩萨说:世尊。灭一切法叫做解脱。如来为何说想受灭叫做解脱呢?
        佛说:善男子。如来有时因众生而说闻者解法,有时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也解说于众生。什么叫因众生说闻者解法?比如我先前为大迦叶说:迦叶。众生灭时善法则灭。叫做因众生说闻者解法。什么叫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也解说于众生?比如我先为阿难说:我也不说亲近一切法,也不说不亲近一切法。如果法近后善法衰羸、不善炽 盛。此法则不应亲近。如果法近后不善衰灭善法增长,此法则应亲近。这叫作因法说于众生,闻者也解说于众生。善男子。如来说想受二灭就是总说一切可断。智者观如此想后再观想因,此无量想因何而生?知到因触而生,此触有二种。一因烦恼触,二因解脱触。因无明生叫做烦恼触,因明而生叫做解脱触。因烦恼触生于倒想。因解脱触而生不倒想。观想因后再观果报。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若因此烦恼之想而生倒想。一切圣人就只有倒想而无烦恼。这是为何?
        佛说:善男子。为何圣人有颠倒想?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圣人牛作牛想,也说是牛。马作马想,也说是马。男女大小舍宅车乘去来也都(跟凡夫)一样。这就是倒想。
        善男子。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世流布想,二着想(执着)。一切圣人只有世流布想而无着想。一切凡夫因恶觉观所以对世流布而生着想。一切圣人因善觉观对世流布不生着想。所以凡夫叫做倒想。圣人虽知却不叫倒想。智者如此观想因后再观果报。此恶想的果在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中受,如我因断了恶觉观所以无明触断,所以想断。因想断所以果报也断。智者为了断此想因而修八正道。善男子。如果有人能作这些观,则叫作清净梵行。善男子。这就是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 也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观欲。欲者即是色声香味触。善男子。即是如来因中说果。从此五事生于欲耳。实非欲也。善男子。愚痴之人贪求受之。于是色中生颠倒想。乃至触中亦生倒想。倒想因缘便生于受。是故世间说因倒想生十种想。欲因缘故。在于世间受恶果报。以恶加于父母沙门婆罗门等。所不应作而故作之不惜身命。是故 智者观是恶想因缘故生欲心。智者如是观欲因已。次观果报。是欲多有诸恶果报。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中天上。是名观果报。若是恶想得除灭者。终不生于此欲心也。无欲心故不受恶受。无恶受故则无恶果。是故我应先断恶想。断恶想已。如是等法自然而灭。是故智者为灭恶想修八正。道是则名为清净梵行。是名众生毒身之 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另外善男子。智者观欲,欲即是色声香味触。善男子。即是如来因中说果。从此五事而生欲,其实非欲。善男子。愚痴之人因贪求而受之,对此色中生颠倒想。乃至触中也生倒想。因倒想的因缘而生受,所以世间说因倒想而生十种想。因欲的因缘在世间受恶果报。以恶加于父母沙门婆罗门等。本不应作而故意去作,甚至不惜身命。所以智者观此恶想的因缘而生欲心。智者这样观察欲之因后再观果报。此欲多恶果报,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人中天上,叫做观果报。如果这个恶想得以除灭就永远不生此欲心了。无欲心则不受恶受,无恶受则无恶果,所以我应先断恶想。断恶想后这些法自然消灭。所以智者为了灭除恶想而修八正道,叫做清净梵行。这就是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也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如是观是欲已。次当观业。何以故。有智之人当作是念。受想触欲即是烦恼。是烦恼者。能作生业不作受业。如是烦恼与业共行。则有二种。一作生业。二作受业。是故智者当观于业。是业三种。谓身口意。善男子。身口二业亦名为业亦名业果。意唯名业不名为果。以业因故则名为业。善男子。身口二业名 为外业。意业名内。是三种业共烦恼行故。作二种业。一者生业。二者受业善男子。正业者即意业也。期业者谓身口业。先发故名意业。从意业生名身口业。是故意业得名为正。智者观业已。次观业因。业因者即无明触。因无明触众生求有。求有因缘即是爱也。爱因缘故。造作三种身口意业。善男子。智者如是观业因已。次观 果报。果报有四。一者黑黑果报。二者白白果报。三者杂杂果报。四者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黑黑果报者。作业时垢果报亦垢。白白果报者。作业时净果报亦净。杂杂果报者。作业时杂果报亦杂。不白不黑不白不黑果报者。名无漏业。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先说无漏无有果报。今云何言不白不黑果报耶。佛言。善男子。是 义有二。一者亦果亦报。二者唯果非报。黑黑果报亦名为果亦名为报。黑因生故得名为果。能作因故复名为报。净杂亦尔。无漏果者因有漏生。故名为果。不作他因不名为报。是故名果不名为报。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是无漏业非是黑法。何因缘故不名为白。善男子。无有报故不名为白。对治黑故故名为白。我今乃说受果报 者名之为白。是无漏业不受报故。不名为白名为寂静。如是业者有定受报处。如十恶法定在地狱饿鬼畜生。十善之业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上中下。上因缘故受地狱身。中因缘故受畜生身。下因缘故受饿鬼身。人业十善复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因缘故生郁单越。中因缘故生弗婆提。上因缘故生瞿陀尼。 上上因缘生阎浮提。有智之人作是观已。即作是念我当云何断是果报。复作是念。是业因缘无明触生。我若断除无明与触。如是业果则灭不。生是故智者为断无明触因缘故修八正道。是则名为清净梵行。善男子。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另外善男子。智者这样观欲后再观业。因为有智之人应当这样思考:受想触欲就是烦恼。此烦恼能作生业,而不作受业。此烦恼与业共行。则有二种:一作生业,二作受业。所以智者当观此业。业三种:身口意。善男子。身口二业也叫业也叫业果。意只叫业而不叫果。因是业之因所以叫业。善男子。身口二业叫做外业,意业叫内业。此三种业共烦恼行而作二种业:一生业,二受业。
        善男子。正业即意业。期业就是身口业。因先发所以叫意业。从意业而生叫做身口业。所以意业叫做正。智者观业后再观业因。业因即是无明触,因无明触所以众生求有。求有的因缘即是爱。爱因缘所以造作三种身口意业。善男子。智者这样观业因后再观其果报。果报有四种:一黑黑果报,二白白果报,三杂杂果报,四不黑不白不黑不白果报。所谓黑黑果报就是作业时垢,果报也垢。所谓白白果报就是作业时净,果报亦净。所谓杂杂果报就是作业时杂,果报也杂。所谓不白不黑不白不黑果报 就是无漏业。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先前说无漏没有果报。现在为何说不白不黑果报呢?
        佛说:善男子。这个有二种意义:一也是果也是报,二只有果而不是报。黑黑果报也叫果也叫报。黑因生所以叫果,能作因所以叫报。净和杂也一样。无漏果是因有漏而生所以叫果,不作其他的因所以不叫报。因此叫做果不叫做报。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此无漏业不是黑法。为何何不叫白?善男子。因为没有报所以不叫白。因为能对治黑所以叫白。我今所说受果报叫做白。此无漏业不受报所以不叫白而叫做寂静。此业有定受报处,如十恶法定在地狱饿鬼畜生。十善之业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上中下,上因缘受地狱身,中因缘受畜生身,下因缘受饿鬼身。 人业十善还有四种:一下,二中,三上,四上上,下因缘生郁单越,中因缘故弗婆提,上因缘生瞿陀尼,上上因缘生阎浮提。有智之人这样观察后即想我要如何断此果报?又想:此业因缘是无明触所生。我如果断除无明与触,此业果则灭不生,所以智者为了断无明触的因缘而修八正道。这叫作清净梵行。善男子。这就是众生的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也有妙药。
   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既知是苦则能舍离一切受生。智者复观。烦恼因缘生于烦恼。业因缘故亦生烦恼。烦恼因缘复生于业。业因缘生苦。苦因缘故生于烦恼。烦恼因缘生有。有因缘生苦。有因缘生有。有因缘生业。业因缘生烦恼。烦恼因缘生苦。苦因缘生苦。善男子。智 者若能作如是观。当知是人能观业苦。何以故。如上所观即是生死十二因缘。若人能观如是生死十二因缘。当知是人。不造新业能坏故业。善男子。有智之人观地狱苦。观一地狱乃至一百三十六所。一一地狱有种种苦。皆是烦恼业因缘生。观地狱已。次观饿鬼畜生等苦。作是观已。复观人天所有诸苦。如是众苦皆从烦恼业因缘 生。善男子。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善男子。智者深观三界诸苦。皆从烦恼业因缘生。善男子。譬如坏器即易破坏。众生受身亦复如是。既受身已是众苦器。譬如大树花果繁茂众鸟能坏。如多干草小火能焚。众生受身为苦所坏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观苦八种如圣 行中。当知是人能断众苦善男子。智者深观是八苦已次观苦因。苦因者即爱无明。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求身。二者求财。求身求财二俱是苦。是故当知爱无明者即是苦因。善男子。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内能作业外能增长。又复内能作业外作业果。断内爱已业则得断。断外爱已果则得断。内爱能生未来世 苦。外爱能生现在世苦。智者观爱即是苦因。既观因已。次观果报。苦果报者即是取也。爱果名取是取因缘。即内外爱则有爱苦。善男子。智者当观爱因缘取取因缘爱。若我能断爱取二事。则不造业受于众苦。是故智者为断爱苦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人能如是观者。是则名为清净梵行。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 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另外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后再观此二业所得果报。此二果报即是苦,知此苦后则能舍离一切受生。智者再观烦恼因缘生于烦恼,业因缘也生烦恼。烦恼因缘还生于业。业因缘生苦。苦因缘生烦恼。烦恼因缘生有,有因缘生苦,有因缘生有,有因缘生业。业因缘生烦恼。烦恼因缘生苦。苦因缘生苦。善男子。智者如果能这样观,当知此人能观业苦。因为如上所观即是生死十二因缘。如果人能观生死十二因缘,当知此人不再造新业,能坏旧业。善男子。有智之人观地狱苦,观一地狱乃至一百三十六所,每个地狱有种种苦都是烦恼业的因缘所生。观地狱后再观饿鬼畜生等苦。然后再观人天所有苦。这些苦都是从烦恼业因缘所生。善男子。天上虽没有大苦恼,可是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受极大苦,跟地狱苦没有差别。善男子。智者深刻的观察三界的苦,都是从烦恼业所生。善男子。比如坏器容易破坏。众生受身也是如此,受身后就是苦器。比如大树花果繁茂而众鸟能坏。如同很多的干草,星火能焚。众生受身为苦所坏,也是一样。
        善男子。智者如果能观苦八种,如圣行中。可知此人能断众苦。善男子。智者深刻观察此八苦后再观苦的因。苦因即是爱无明。爱无明有二种:一求身,二求财。求身求财都是苦。所以可知爱无明即是苦因。善男子。爱无明有二种:一内,二外。内能作业,外能增长。内能作业,外作业果。断内爱后业则断。断外爱后果则断。内爱能生未来世苦,外爱能生现在世苦。智者观爱即是苦因,观因后再观果报。苦的果报即是取。爱的果就是取,是取的因缘。即内外爱则有爱苦。善男子。智者当观爱因缘取,取因缘爱,如果我能断爱取二事则不造业,不受众苦。所以智者为了断爱苦而修八正道。善男子。如果有人能此观就叫做清净梵行。这就是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也 有妙药。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
编辑:admin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