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五卷

2012-12-28 16:36 来源: 丰财园在线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萨即知有四种法为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缘者。是义不然。所以者何。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众病若热若冷虚劳下疟众邪鬼毒。到良医所。良医即为随病说药。是人至心善受医教。随教合药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乐。有病之人喻诸菩萨。大良医者喻善知识。良医所说喻方等经。善受医教喻善思惟方等经义。随教合药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喻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乐。咨诸智臣其法云何。诸臣即以先王旧法而为说之。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国无诸怨敌。是故令民安乐无患。善男子。王者喻诸菩萨。诸智臣者喻善知识。智臣为王所说治法喻十二部经。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喻诸菩萨系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义。如法治国喻诸菩萨如法修行。所谓六波罗蜜。以能修习六波罗蜜故无诸怨敌。喻诸菩萨已离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者喻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另外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的第七种功德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时这样思惟:什么法门是成就大般涅槃的重要原因呢?于是菩萨知道有四种法是大涅槃的重要原因。如果说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的原因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如果离开四种法门不能得到涅槃。
  哪四种法门呢?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惟。四是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了很多病,如热、冷、虚、劳、下疟、众邪、鬼毒。到了良医那里看病,良医就为他开药。此人至心接受医生的教导,按照药房调合药剂然后服用,结果吃药之后疾病痊愈,身体得到安乐。有病之人就是比喻诸菩萨,大良医就是比喻善知识,良医所说比喻方等经,善受医教比喻善思惟方等经得道理。调和药剂比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疾病痊愈比喻灭除烦恼。得安乐比喻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国王欲寻找治理国家令民安乐的方法,去咨询有智慧的大臣。诸臣就把先王的旧法讲给他听。国王听后至心信奉执行,如法治国,没有仇敌,令人民安乐无患。善男子。国王比喻诸菩萨,智臣比喻善知识。智臣为王说治比喻十二部经,王听后至心信行比喻诸菩萨专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刻到道理。如法治国比喻诸菩萨如法修行六波罗蜜。因修习六波罗蜜而没有仇敌比喻诸菩萨已离开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比喻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恶癞病。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若能到须弥山边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药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无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乐。恶癞病者喻诸凡夫。善知识者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喻四无量心。须弥山者喻八圣道。甘露味者喻于佛性。癞病除愈喻离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诸弟子聪明大智。是人昼夜常教不倦。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无有疲厌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了严重癞病。有善知识告诉他你如果能到须弥山病可得除。因为那里有良药,味如甘露,吃了以后能除百病。其人至心相信,于是就去须弥山采服甘露,结果疾病痊愈身得安乐。严重癞病比喻诸凡夫。善知识比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比喻四无量心。须弥山比喻八圣道。甘露味比喻于佛性。癞病痊愈比喻离烦恼。得安乐比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人有很多弟子,聪明智慧。此人昼夜教导不知疲倦。诸菩萨等也是如此,一切众生无论信与不信都耐心教化,不知疲倦。
 
  善男子。善知识者。所谓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于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善男子。善知识就是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相信方等经者。为什么叫善知识呢?善知识能教导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知识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什么是如法而说如说而行呢?自不杀生也教导别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也教别人正见,如果能这样做就是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也能教别人修行菩提因此叫作善知识。自己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这也叫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有善法。什么是善法呢?所作之事不是为了给自己追求快乐,总是为众生谋求快乐。见到别人过错而不责骂,口中常说纯善的事,所以叫做善知识。
  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如同夜空的月亮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也是如此,令学生逐渐远离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如果亲近善知识,让本来没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人能立刻拥有,如果没有具足的人则能获得增长,都是因为他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因此亲近并通晓十二部经的甚深义理。如果能听懂此十二部经甚深义理的人就是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叫做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在大涅槃中听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就是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就叫做八圣道。因八圣道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所以是听法。所谓听法者就叫十一空。凭十一空对一切法不作相貌。听法者叫初发心,乃至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初心则得大涅槃。不是因听闻得大涅槃,而是因为修习才能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得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萨系念思惟。云何名为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亦如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生的教导和药的名字不能治病,而是因服药才能去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也不能断一切烦恼,而是因系念善思惟的缘故才能断除。这叫做第三系念思惟。还因为什么叫做系念思惟呢?即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就是对于二十五有不见一点真实。无作就是对二十五有没有追求。无相就是没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三三昧者就是菩萨系念思惟。
  什么叫如法修行呢?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也如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理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就是菩萨和诸佛世尊,因为他们常以三种善来调御众生。哪三种呢?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所以说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佛及菩萨是大医者所以叫善知识。因为他们知病、知药、能因病开药的缘故。譬如良医掌握八种方法,先观病相。相有三种:所谓风、热、水。有风病者就给他苏油,热病之人用石蜜,水病之人用姜汤,因为知到病根而开药除病,所以叫做良医。佛及菩萨也是如此。知到凡夫的病有三种:一贪欲,二嗔恚,三愚痴。有贪欲的病人教他们观骨相,嗔恚病人观慈悲相,愚痴病人观十二缘相,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大船师善于渡人所以叫大船师。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度众生过生死大海,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男子,因佛菩萨令众生具足修得善法的根本。善男子,譬如雪山是种种微妙上药的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也是如此,是一切善的根本处,因此叫善知识。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等香药叫娑呵。有人见到就能得寿无量没有病苦,四毒所不能中伤。如果有人碰触到则能增长一百二十岁的寿命。如果有念之者能得宿命智,都是因为此药的能力。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见到即能断除一切烦恼,四魔所不能干扰。如果有人碰到,其命不可夭折、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碰到就是在佛边听受妙法。如果有人念之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香山中有阿那婆踏多池水。因这个池才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说如果有罪人在这四条河里洗浴则能消灭众罪,要知道这话绝对是虚假的。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呢?诸佛菩萨才是真实。为什么呢?如果有人亲近他们则能灭除一切众罪。因此叫做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譬如大地上所有药木,一切丛林,百谷,甘蔗花果之类。在天炎热干旱的时候将要枯死。难陀龙王和婆难陀怜愍众生,从大海取水降下甘雨。一切丛林百谷草木得到滋润而复生。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所有善根将要消灭时,诸佛菩萨生大慈悲,从智慧海降下甘露雨,令众生具足恢复十善之法,因此诸佛菩萨是善知识。
  善男子。譬如良医善于八种方法。不管病人贵贱、相貌、贫富,都为其治疗,所以叫做大良医。诸佛菩萨也是如此,见诸众生有烦恼,不论其贵贱、相貌、贫富,都生出慈愍心,为他们说法。众生听闻后烦恼消除,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因亲近善友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听法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势力。善男子。譬如长者惟有一子。遣至他国市易所须。示其道路通塞之处。而复诫之。若遇淫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弊恶之人亦莫交游。其子敬顺父之教敕。身心安乐多获宝货。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敷演法要亦复如是。示诸众生及四部众诸道通塞。是诸众生以闻法故。远离诸恶具足善法。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听法明镜亦复如是。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明了无翳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采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众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斲其顶。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嗔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诸菩萨等以闻法钩斲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诸恶心。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我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离五盖修七觉分。以是修习七觉分故。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以听法故须陀洹人离诸恐怖。所以者何。须达长者身遇重病心大愁怖。闻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闻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无目者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如我昔于拘尸那城。时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时顾命阿难比丘广为说法。时舍利弗闻是事已告四弟子。汝舁我床往至佛所。我欲听法。时四弟子即共舁往既得闻法。闻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隐。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菩萨是如何依靠听法因缘而能接近大般涅槃的呢?一切众生因听法而具备信根。得信根而乐于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所以应当知道得到各种善法都是因为听法的因缘。
      善男子。譬如长者只有一个孩子。派他到外国的市场购买所需,告诉他方便的道路,然后告诫他如果遇到淫女千万不要接近,如果接近就会丧命并且丢失财宝。恶人也不要跟他们结伴。其子听从父亲的教导,所以身心安乐多获财宝。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传法也是如此,告诉众生和四部众通向正道的各种方法情况。众生因闻法而远离诸恶,具足善法。因此依靠听法因缘而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明镜映照人脸非常清楚。听法的明镜也是如此。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清晰明了。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商人欲到达宝藏,却不知道路。有人告诉他后,按照他的说法到达了宝藏,从而获得无数的宝物。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欲到善处采取道法的宝贝却不知路径。菩萨告诉众生后,才能到达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因此靠听法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醉象狂暴杀害众人。有调象师用大铁钩钩住它的脖子。它立刻安静不再想要害人。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贪欲、嗔恚、愚痴而醉所以喜欢作恶。诸菩萨等用闻法的钩之其安静,再不起作恶的心。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所以我在各种经中说:我的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能离五盖,修七觉分。因修习七觉分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因听法所以须陀洹人远离恐怖。这是因为须达长者身遇重病,非常害怕。听到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然后恐怖消除。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是因为开法眼的缘故。
  世间有三种人:无目,一目,二目。所谓无目的就是总也不闻法。一目之人虽偶尔闻法却不相信不能奉行。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并按照说法奉行。因听法而知世间。这样的三种人,靠听法的因缘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同我以前在拘尸那城。那时舍利弗得病了。我让阿难比丘为他说法。舍利弗听后告诉四弟子,你们抬我的床拜见佛我要听法。这时四弟子即抬他去闻法,因闻法而除病得到安乐。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思惟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常为五欲之所系缚。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常乐我净四法之所颠倒。以思惟故得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是见已四倒即断。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灭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生大苦恼。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不生于苦。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因于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专心听法。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菩萨如何靠思惟的因缘而接近于大般涅槃呢?因思惟而心得解脱。为什么呢?一切众生常被五欲所系缚,因思惟而得解脱。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众生常被常乐我净四法所颠倒迷惑,因思惟而能够见到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这样四颠倒就断除了。因此说靠思惟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法有四种相。一生相。二老相。三病相。四灭相。因此四相令一切凡夫众生乃至须陀洹都非常苦恼。如果能专心善思惟则能遇此四相而不生苦恼。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是因思惟而得。因为有人虽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中专心听法,如果不去思惟,也永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靠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众生相信佛法僧没有变易,而产生恭敬心。可以知道都是因为专心思惟的因缘力所致。因而能够断除一切烦恼。所以说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如法修行。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见故宁舍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真实。云何名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复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无常。六者无乐。七者无我。八者无净。复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安乐。六者清净。若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者。如是涅槃则有八事解脱不实。何以故。以不常故。以无常故则无有实。无有实故则无有真。虽断烦恼以还起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名涅槃解脱八事。云何六相。声闻缘觉断烦恼故。名为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无常。以得无漏八圣道故名为净乐。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菩萨是如何如法修行的呢?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这就是菩萨的如法修行。另外,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此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这就是菩萨如法修行。
        另外修行有二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所谓不实,就是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什么是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这就是真实。什么是知涅槃相?涅槃之相有八种,即:一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叫做涅槃。另外还有八种,即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无常,六无乐,七无我,八无净。另外还有六种相: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安乐,六清净。如果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那么这种涅槃则是八种解脱而不实,因为其不常。因无常所以无实,无实所以无真,虽断烦恼却还会再起。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这叫作涅槃解脱八事。什么是六相呢?声闻缘觉的断烦恼,虽然叫做解脱,却还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不实。因不实所以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叫无常。因其得无漏八圣道所以叫净乐。善男子。可以知道这种涅槃不叫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云何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是名菩萨知如来相
  菩萨如何知佛性的呢?佛性有六种属性: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又有七种属性:一是可证,其他六种如上。这叫作菩萨知于佛性。什么是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这叫作菩萨知如来相。
  云何菩萨知于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乐不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师非师若实不实。是名菩萨知于法相
  菩萨如何知道法相?法,有善和不善。有常和不常,有乐和不乐,有我和无我,有净和不净。有知和不知,有解和不解。有真和不真,有修和不修,有师和非师,有实和不实之分。这就是菩萨所知的法相。
  云何菩萨知于僧相。僧者若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何以故。一切声闻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萨知于僧相
  如何菩萨知于僧相。僧如果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因为一切声闻能得佛道的缘故。为何叫作真?因其悟法性的缘故。这就是菩萨知于僧相。
  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无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
  那么菩萨如何了解实相呢?实相或常或无常,或乐或无乐,或我或无我,或净或无净,或善或不善,或有或无,或涅槃或非涅槃,或解脱或非解脱,或知或不知,或断或不断,或证或不证,或修或不修,或见或不见,这叫做实相。不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这就是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而知晓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的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惟有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是无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俱无实性。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而不见虚空。为什么呢?因为佛及菩萨虽有五眼都不能见,只有慧眼才能见。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所以命名为见。如果是空洞无物而叫做虚空,这种虚空才叫作真实,因其真实而叫做常无,因其常无所以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即无法,无法即空。譬如世间无物叫做空,虚空之性也是如此。无所有所以叫做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都无实性。比如有人说把东西拿走剩下的就是虚空。其实虚空其实并不能制作出来。因为其本无所有。因无有所以推知无空。如果虚空之性可以生成那么就是无常的,如果无常就不叫虚空了。善男子。比如世间人说虚空无色无碍,永恒不变,所以世间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此虚空其实没有性,因有光明所以命名为虚空,其实并无虚空。犹如世谛一样,实际上没有其性,因为有众生所以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也是如此,没有住处。只不过是诸佛断烦恼处而叫做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却不是受乐,而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有一种乐,因应当见(佛性)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叫做菩提乐。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烦恼断处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来往昔初成佛道至尼连禅河边。尔时魔王与其眷属到于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时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闻弟子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是故不入。若言烦恼断灭之处是涅槃者。诸菩萨等于无量劫已断烦恼。何故不得称为涅槃。俱是断处何缘独称诸佛有之菩萨无耶。若断烦恼非涅槃者。何故如来昔告生名婆罗门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如来昔时在毗舍离国。魔复启请。如来。昔以未有弟子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如来尔时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迟之想。却后三月吾当涅槃。世尊。若使灭度非涅槃者。何故如来。自期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断烦恼是涅槃者。如来往昔初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便是涅槃。何故复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使尔时是涅槃者。云何方为拘尸那城诸力士等。说言后夜当般涅槃。如来诚实。云何出是虚妄之言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果烦恼断处即是涅槃。这似乎就不对了。为什么呢?如来刚刚成佛道到达尼连禅河边。那时魔王与其眷属来到佛前说:世尊。涅槃的时候到了为何还不入呢?佛告诉魔王:我现在还没有多闻弟子能好好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所以不入。
        如果说烦恼断灭之处就是涅槃。诸菩萨等在无量劫前已断烦恼,为何不能叫做涅槃。都一样是断处,为何只说诸佛有,而菩萨无呢?如果断烦恼不是涅槃,为何如来曾告诉生名婆罗门说:我今日之身即是涅槃。
       如来以前在毗舍离国,魔再次启请如来:以前没有有弟子能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而不入涅槃。现在这些都有了为何还不入?如来那时告诉魔王:你不要认为我再推迟,三个月后我会涅槃的。
      世尊。如果灭度不是涅槃。为何如来预期三月将般涅槃呢?世尊。如果断烦恼就是涅槃。如来最开始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就是涅槃。为何还说三个月后将要般涅槃?世尊。如果那时是涅槃的话,为何为拘尸那城那些力士说后半夜佛就要般涅槃了。如来是诚实的,为何说这些虚妄之言?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如来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凡所发言诚谛无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启请于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谓。不化众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人不言无所造作。便谓是人如死无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意谓如来不化众生默无所说。便谓如来入般涅槃。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无差别相。惟说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佛及佛性涅槃无差别相。惟说常恒不变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涅槃实相无差别相。惟说常有实不变易无差别耳。善男子。尔时我诸声闻弟子生于诤讼如拘睒弥。诸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诸白衣而自赞叹我得无漏。谓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于佛法僧戒律和上不生恭敬。公于我前言如是物佛所听畜。如是等物佛不听畜。我亦语言如是等物我实不听。复反我言如是等物实是佛听。如是恶人不信我言。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迟。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比丘故。令诸声闻受学弟子不见我身不闻我法。便言如来入于涅槃。惟诸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复发言如来涅槃。而我实不入于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声闻弟子说言如来入涅槃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党。邪见恶人非正见也。若言如来不入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党。正见之人非恶邪也。善男子。我初不见弟子之中有言如来不化众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善男子。譬如长者多有子息舍至他方。未得还顷诸子并谓父已死矣。而是长者实亦不死。诸子颠倒皆生死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不见我故。便谓如来已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实不般涅槃也。声闻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灯有人覆之。余不知者谓灯已灭。而是明焰实亦不灭。以不知故生于灭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虽有慧目以烦恼覆。令心颠倒不见真身。而便生于灭度之想。而我实不取灭度也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果说如来得到了广长舌相,可知如来在无量劫前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说的话绝对无虚。
       善男子。如你所说:波旬以前启请我入涅槃。善男子。那是魔王不知到涅槃的定相。波旬认为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就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到有人不说话,不所事,就说那人与死无异。魔王波旬也是一样认为如来不度化众生默无所说就是如来进入般涅槃了。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没有差别,只说常住清净这两种法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佛及佛性涅槃没有差别,只是说他们的常恒不变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涅槃实相没有差别,只说他们常有、实不变易的特征没有差别。
  善男子。那时我的那些声闻弟子正在诤讼,如同拘睒弥(印度地名)一样。那些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世人赞叹自己说我得到无漏,说自己得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对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然在我面前说这些是佛允许蓄养的,那些是佛不允许蓄养的,我如果说这些东西我不允许。他们就违反我的话说这些东西是佛允许。这些恶人不信我的话。为此我告诉波旬,你别怕迟,我三个月将般涅槃。善男子。因这些恶比丘想让声闻受学弟子认为以后不能见我身,不能闻我法,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只有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所以不会说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说如来涅槃,而我确实不入涅槃。
  善男子。如果我所有声闻弟子说如来入涅槃,那么此人就不是我的弟子而是魔的伴党,是邪见恶人不是正见。如果说如来不入涅槃,那此人真是我的弟子不是魔的伴党,是正见之人不恶邪。
  善男子。我从没见过弟子之中有说如来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叫做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长者子孙满堂,搬迁至他方。没有回来的时候,他的孩子都认为父亲已死。而此长者其实没死。诸子颠倒认为生死。声闻弟子也是因为看不到我就认为如来已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其实没有般涅槃。声闻弟子认为涅槃。善男子。譬如明灯被人遮盖,其余的人不知到缘由就认为灯灭了,其实火焰没有熄灭,因不知道而认为消灭。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虽有慧目却因被烦恼覆盖,令心颠倒看不到如来真身,而认为如来灭度,可是我真实没有灭度。
  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见日月。以不见故不知昼夜明闇之相。以不知故便说无有日月之实。实有日月盲者不见。以不见故生于倒想言无日月。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彼生盲不见如来。便谓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实不入于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譬如云雾覆蔽日月。痴人便言无有日月。日月实有直以覆故众生不见。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以诸烦恼覆智慧眼不见如来。便言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真是如来现婴儿行非灭度也。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趣灭度也
  善男子。如天生就盲目的人看不见日月,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知道昼夜明暗的样子,因此就说没有日月,而实际上是有日月的,只不过是盲人看不见。因为看不到而产生认知颠倒说没有日月。声闻弟子也是如此,如同盲人一样看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其实不入于涅槃,因为认知颠倒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善男子。譬如云雾遮盖日月,愚蠢的人就说没有日月。而日月真实存在,只是被覆盖了所以众生看不见。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覆了智慧眼而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实际上是如来示现婴儿行,而不是灭度。善男子。如同阎浮提的太阳落下,众生看不见是因为被黑山遮住了。而太阳并没有真的沉没。众生看不见而认为它沉没了。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山所障碍所以看不见我,因为不见所以认为如来灭度,而我真实没有灭度。

   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善男子。如来玄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 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纯陀等辈及五百梨车庵罗 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尼干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年。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知是 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斫伐。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所以我在毗舍离国告诉波旬:而后三月我会涅槃。善男子。如来用神力看见迦叶菩萨三个月后善根成熟,也看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后会来见我,所以我告诉魔王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纯陀等人和五百梨车庵罗果女三个月后无上道心善根成熟,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的尼干子等,我为他们说法满十二年,那些人坚持邪见,不信不受,我知 道他们的邪见根三个月后定可断除,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缘故我于往昔尼连河边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时欲为五比丘等于波罗[木*奈]转法轮故。复次欲为五比丘等。所谓 耶奢富那毗摩罗阇憍梵波提须婆睺。次复欲为郁伽长者等五十人。次复欲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等无量人天。次复欲为优楼频螺迦叶门徒五百比丘。次复欲为那提迦 叶伽耶迦叶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复欲为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五十比丘转妙法轮。是故我告魔王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为什么我从前在尼连河边告诉魔王波旬:我现在没有多智弟子所以不能入涅槃呢?我那时要为五比丘等在波罗[木*奈]转法轮。而且要为五比丘等,所 谓耶奢富那毗摩罗阇憍梵波提须婆睺。然后要为郁伽长者等五十人说法。而后要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等无量人天说法。而后要为优楼频螺迦叶门徒五百比丘说法。 而后要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兄弟二人和五百弟子说法,而后要为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五十比丘转妙法轮。所以我告诉魔王波旬不入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惟有乐净。以是义故。虽断烦恼不得名为大般涅槃也。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涅槃也。以见佛性故得名为常乐我净。以是义故。断除烦恼亦得称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槃并不是大涅槃。为什么呢?因为其不见佛性而断了烦恼,就叫涅槃而不是大涅槃。因不见佛性所以无常无我,只有乐净,因此虽断烦恼却不能叫做大般涅槃。如果见道佛性,又能断烦恼,才叫大涅槃。因见佛性而能常乐我净。因此断除烦恼也能称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织。不织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涅槃。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 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忧罗迦迦毗罗弟子等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 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 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碍是为如来。如来非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是名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无所障碍。是名虚空。如来常住无有变 易。名曰实相。以是义故如来实不毕竟涅槃。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 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涅的意思是不,槃的意思是织。不织的含义就是涅槃。槃又有覆的意思,不覆就是涅槃。槃是去来,不去不来就是涅槃。槃又叫做取,不取就叫涅槃。槃是不定,定无不定叫做涅槃。槃是新,无新所以叫涅槃。槃是障碍,无障碍叫做涅槃。
        善男子。有忧罗迦迦毗罗弟子等说槃就是相,无相就是涅槃。善男子。槃就是有,无有就叫涅槃。槃叫做和合,无和合就叫涅槃。槃者是苦,无苦就是涅槃。善男 子。断烦恼的人不叫涅槃,不再产生烦恼才叫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再生起所以叫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碍就是如来。如来不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 叫做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没有任何障碍叫做虚空。如来常住永恒不变叫做实相,因此如来真实没有毕竟涅槃。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种功德。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种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能除断五种事,远离五种事。成就六种事,修习五种事。守护一种事。亲近四种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义理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 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 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被三世所摄。寻找其中的规律却了不可 得,所以叫做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却不见其相,因为在十色中推求其性都不可得,为世界而说成是阴。受有一百八种,虽见受阴却无受相。因为受虽有一百八十种,但是从理上说都没有定实,所以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也是一样。菩萨摩诃萨深入的观察五阴是生烦恼的根本,因此用方便法令其断除。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之不近
  什么是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戒取见,五见取见。因此五见再生出六十二见。因这些见所以生死不绝。所以菩萨提防它们,不接近它们。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谓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什么是菩萨成就六事?所谓六念处: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天。五念施。六念戒。这叫做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什么是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知定。二寂定。三身心受快乐定。四无乐定。五首楞严定。修习这五种定心,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勤心修习。
  云何菩萨守护一事。谓菩提心。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圹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守护一法
   什么是菩萨守护一事?就是菩提心。菩萨摩诃萨时常守护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唯一的孩子。又如盲人守护唯一的眼睛。如同在旷野行走的人守护导游。菩萨守护 菩提之心也是一样。因守护菩提心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常乐我净具足,这就是无上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守护一法。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
  为何菩萨亲近四事。所谓四无量心:一大慈,二大悲,三大喜,四大舍。因这四种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所以菩萨专心亲近。
        为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知道一切众生最终都会归为一道,就是大乘。但诸佛菩萨为众生(根基不同)而分成三种,因此菩萨相信此道,不会反对。
  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恚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
  什么是菩萨心善解脱。因为贪、恚、痴心永远断灭,就叫作菩萨心善解脱。
  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到而今得到。
  什么是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对一切法都了知无碍,就叫做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的缘故以前所不闻的而今得闻,以前所没见的而今得见,以前所没得到的而今可以得到。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世尊。如佛所说心解脱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心本无系。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为贪欲嗔恚愚痴诸结所系。若本无系。云何而 言心善解脱。世尊。若心本性不为贪结之所系者。何等因缘而能得系如人构角本无乳相。虽如功力乳无由出。构乳之者不得如是。加功虽少乳则多出。心亦如是。本 无贪者今云何有。若本无贪后方有者。诸佛菩萨本无贪相今悉应有。世尊。譬如石女本无子相。虽加功力无量因缘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无贪相。虽造众缘贪无由 生。世尊。如攒湿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攒求贪不可得。云何贪结能系于心。世尊。譬如押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押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设 复有之何能污心。世尊譬如有人安橛于空终不得住。安贪于心亦复如是。种种因缘不能令贪系缚于心。世尊。若心无贪名解脱者。诸佛菩萨何故不拔虚空中刺。世 尊。过去世心不名解脱。未来世心亦无解脱。现在世心不与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脱。世尊。如过去灯不能灭闇。未来世灯亦不灭闇。现在世灯复不灭闇。何以故。 明之与闇二不并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脱。世尊。贪亦是有。若贪无者。见女相时不应生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当知是贪真实而有。以有贪故堕三恶道。 世尊。譬如有人见画女像亦复生贪。以生贪故得种种罪。若本无贪云何见画而生于贪。若心无贪。云何如来说言菩萨心得解脱。若心有贪。云何见相然后方生。不见 相者则不生也。我今现见有恶果报。当知有贪嗔恚愚痴亦复如是。世尊。譬如众生有身无我而诸凡夫横计我想。虽有我想不堕三恶。云何贪者于无女相而起女想堕三 恶道。世尊。譬如攒木而生于火。然是火性众缘中无。以何因缘而得生耶。世尊。贪亦如是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亦复无贪。云何于色香味触法生于贪耶。若众缘中悉 无贪者。云何众生独生于贪。诸佛菩萨而不生耶。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无有贪欲嗔恚愚痴。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贪亦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 三恶趣。贪者境界二俱不定。何以故。俱缘一色或生于贪或生于嗔或生愚痴。是故贪者及与境界二俱不定。若俱不定。何故如来说言菩萨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说:世尊。佛所说的心解脱道理不对。因为心本无系。为什么呢?心的本性不会被贪欲、嗔恚、愚痴这些结所系缚。如果本无可系。怎么能说心善解脱?
        世尊。如果心的本性不被贪结所系。什么原因导致能何被系呢?比如人挤牛角,角中无乳,虽用力挤,也不会出奶。而挤奶就不是如此,稍微用力就得到很多牛奶。心 也是如此,本来无贪,现在为何会有?如果本来无贪以后会有的话,那么诸佛菩萨本无贪相现在应该也会有。世尊。譬如石女不能生子。虽想尽办法,用尽无量因 缘,也不能得子。心也如此,本无贪相,就算造就很多因缘也不会产生贪相。世尊。如钻湿木不能生火。心也如此,虽反复钻求也得不到贪。为什么说贪结能系于心 呢?
        世尊。譬如挤压沙子不能得到油。心也是如此虽反复挤压也不会得到贪相。应该是道贪、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就算有了又怎么能污染心呢?世尊譬如有人相把橛安装在虚空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安贪于心也是如此。种种因缘都不能让贪系缚于心。
        世尊。如果心无贪就是解脱。诸佛菩萨为何不拔除虚空中的刺呢?(虚空本无刺可拔)。世尊。过去世的心不是解脱,未来世的心也不是解脱,现在世的心不与道通。那么什么世的心叫做解脱?
        世尊。比如过去的灯不能消除黑暗,未来的世灯也不能消灭黑暗,现在世的灯也不能消灭黑暗。因为明与暗两者并不干涉。心也如此,为何说心得到解脱?
        世尊。贪也如此。如果没有贪,那么见到女人就不会产生贪心。如果因为女人的样子而产生贪念,那么可知贪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有贪而堕三恶道。
        世尊。譬如有人见到画的女人像也会生贪欲,因生贪而得种种罪。如果本来无贪,为何会见画而生贪相?如果心中无贪,为何如来说菩萨心得解脱。如果心中有贪,为何见相后才会产生?不见相的时候就没有。我现在亲眼见到有恶果报,可知有贪。嗔恚、愚痴也是一样的道理。
       世尊。譬如众生有身无我,而凡夫认为有我。虽有我的想法却不会堕三恶道。为何贪人从无女相而起女人之想就会堕三恶道?世尊。譬如攒木生火,可是火性在众缘中都没有,那它是因何因缘而生呢?世尊。贪也是如此,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也没有贪。为何在色香味触法中生出贪呢?如果众缘中都无贪,为何众生单单生出 贪来,而诸佛菩萨却不会生?世尊心也不定,如果心定,则没有贪欲嗔恚愚痴。如果不定,怎么说心得解脱。贪也是不定的,如果不定,为何因为它而产生三恶趣 报。贪与境界两者都不定,因为都是缘于一色或生贪,或生嗔,或生愚痴。所以贪与境界都不定。如果都不定,为何如来说菩萨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为贪结所系亦非不系。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何以故。善 男子。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故。善男子。有诸外道作如是言。因缘和合则有果生。若众缘中本无生性而能生者。虚空不生亦应生果。虚空不生非是因故。以众缘中本有 果性。是故合集而得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达欲造墙壁。则取泥土不取彩色。欲造画像则集彩色不取草木。作衣取缕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缕线。以人取故当知 是中各能生果。以能生果故当知因中必先有性。若无性者一物之中应当出生一切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当知是中必先有果。若无果者人则不取不作不出。惟有虚 空无取无作故能出生一切万物。以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作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无明所盲作是定说。色有着义心有贪性。复言凡夫 心有贪性亦解脱性。遇贪因缘心则生贪。若遇解脱心则解脱。虽作此说是义不然。有诸凡夫复作是言。一切因中悉无有果。因有二种。一者微细。二者粗大。细即是 常粗则无常。从微细因转成粗因。从此粗因转复成果。粗无常故果亦无常。善男子。有诸凡夫复作是言。心亦无因贪亦无因。以时节故则生贪心。如是等辈。以不能 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善男子。譬如枷犬系之于柱。终日绕柱不能得离。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被无明枷系生死柱。绕二十五有不能得离。善男子。譬如有 人堕于圊厕。既得出已而复还入。如人病差还为病因。如人涉路值空旷处既得过已而复还来。又如净洗还涂泥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已得解脱无所有处。唯未得脱 非非想处。而复还来至三恶趣。何以故。一切凡夫惟观于果不观因缘。如犬逐块不逐于人。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惟观于果不观因缘。以不观故从非想退还三恶趣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不是被贪结所系也不是不系。不是解脱也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为什么呢?善男子。因为一切诸法都没有自性。
        善男子。那些外道说因缘和合则有果生。如果众缘中本无生性而能生,那么虚空无生性也应该能生果了。虚空不生不是因为“因”的缘故,而是因为众缘中本有果性,所以合集而生果。
        比如提婆达打算造墙壁,则取泥土而不取彩色。欲作画像则取彩色而不取草木,要作衣服则取丝线不取泥木,如作房舍则取泥而不取丝线。因为人取之所以其中各能生 果,因能生果可知因中必先有性。如果无性,则一物之中应当出生一切物。如果是可取、可作、可出,可知其中必先有果。如果无果那么人就不能取不能作不能出, 只有虚空无取、无作所以而能出生一切万物,因其其中有因的缘故。
       如尼拘陀子作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被无明所盲而认为色有着义,心有贪性。又说凡夫心有贪性,也有解脱性。遇到贪的因 缘,心就会生贪。如果遇到解脱因缘心则解脱,这么说是不对的。有的凡夫又说:一切因中都没有果。因分为二种:微细的和粗大的。细的是常,粗的是无常。从微 细因转成粗因,从粗因又转成果,粗无常所以果也无常。善男子。还有凡夫说:心也无因贪也无因,因时节而生贪心。这些人因他们不知道心的因缘所以轮回六趣, 具受生死。善男子。譬如把狗系在柱子上,狗终日绕柱而不能脱离。一切凡夫也是如此,被无明的锁链系在生死柱上,绕二十五有而不能脱离。善男子。譬如有人落 于粪坑,脱离以后接着又落入其中。如同人病除后又称为得病的因。如人走在空旷处来回的转圈。又如净洗后再涂满泥土。一切凡夫就是这样,就算能解脱于无所有 处,也无法解脱于非非想处,于是再来到三恶趣。因为一切凡夫只观果而不观因缘。如犬追肉而不追人。凡夫之人只观果而不观因缘,因此从非想处退还三恶趣。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无果。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当知是等皆魔伴党。系属于魔即是爱 人。如是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及以贪相。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不决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 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法非有非无。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心 有净性及不净性。净不净性心无住处故。从缘生贪故说非无。本无贪性故说非有。善男子。从因缘故心则生贪。从因缘故心则解脱。善男子。因缘有二。一者随于生 死。二者随大涅槃。
  善男子。诸佛菩萨永远不会片面的说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以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如果说因中最初一定有果以及一定无果,乃至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那么这都是魔的伴党所说。都属于魔,就是“爱人”(染着爱欲之人)。这些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和贪相。
        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虽说诸法非有非无,却不决定。因为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才能产生。这种识决定不在眼中或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也不 是中间、非有、非无。从缘所生所以叫做有。因为无自性所以称为无。所以如来说诸法非有非无。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会片面的说心有净性和不净性、净不净性,因 为心无住处的缘故。从缘生贪所以非无,本无贪性所以说非有。善男子。从因缘导致心生贪,从因缘导致心得解脱。善男子。因缘有二种: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大涅槃。
  善男子。有因缘故心共贪生共贪俱灭。有共贪生不共贪灭。有不共贪生共贪俱灭。有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善男子。有因缘所以有心和贪一起生一起灭的情况,有和贪一起生不和贪一起灭的。有不和贪一起生却和贪一起灭的。有不和贪一起生也不和贪一起灭的。
  云何心共贪生共贪俱灭。善男子。若有凡夫未断贪心修习贪心。如是之人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一切众生不断贪心。心共贪生心共贪灭。如欲界众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禅。 若修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缘故即便得之。言因缘者谓火灾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若修不修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何以故。不断贪故。
  什么是心共贪生,共贪俱灭?善男子。如果有凡夫未断贪心而修习贪心。这样的人心和贪同生同灭。一切众生不断贪心,那么心和贪同生同灭。如果欲界众生一切人都 有初地味禅,无论修与不修都能成就,遇到因缘就能得之。所谓因缘就是火灾。一切凡夫也是如此,无论修或不修,心都和贪同生同灭。因为没有断贪的缘故。
  云何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声闻弟子有因缘故生于贪心。畏贪心故修白骨观。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复有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如声闻人未证四果。有因缘故生于贪心。证四果时贪心得灭。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菩萨摩诃萨得不动地时。心共贪生不共贪灭。
  什么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声闻弟子有因缘而生贪心。畏惧贪心而修白骨观,这就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还有人心共贪生不共贪灭,比如未证四果的声闻。有因缘而生于贪心,证得四果时贪心得灭,这就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菩萨摩诃萨得到不动地时,也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
  云何不共贪生共贪俱灭。若菩萨摩诃萨断贪心已。为众生故示现有贪。以示现故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咨受善法具足成就。是名不共贪生共贪俱灭
  什么是不共贪生共贪俱灭?如果菩萨摩诃萨断贪心后,为众生而示现有贪心。因示现而能让无量无边众生咨受善法,具足成就。这就是不共贪生共贪俱灭。
   云何不共贪生不共贪灭。谓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不动地其余菩萨。是名不共贪生不共贪灭。以是义故。诸佛菩萨不决定说心性本净性本不净。善男子。是心不与贪 结和合。亦复不与嗔痴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虽为烟尘云雾及罗睺罗之所覆蔽。以是因缘令诸众生不能得见。虽不可见日月之性终不与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 缘故。生于贪结众生虽说心与贪合。而是心性实不与合。若是贪心即是贪性。若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不能为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以是义故。贪欲 之结不能污心。诸佛菩萨永破贪结。是故说言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因缘故生于贪结。从因缘故心得解脱
  什么是不共贪生不共贪灭。就是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了不动地到其余菩萨。都是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所以说诸佛菩萨不会片面绝对的说心性本净或性本不净。善男子。心不与贪结和合,也不与嗔痴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虽被烟尘云雾及罗睺罗之所覆盖。因为这些因缘 令众生不能得见。虽不可见,但是日月之性却永远不会被那五种翳所融合。心也是如此,因为因缘而产生贪结,众生虽说心与贪合,而心性其实没有与相合。如果是贪心即是贪性,如果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就不能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因此贪欲之结不能污染心。诸佛菩萨永破贪结所以说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 因缘而生贪结,从因缘而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俱不能行。或复有处猕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复有处人与猕猴二俱能行。善男子。人与猕猴能行处者。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 上用捕猕猴。猕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踏之脚复随着。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复粘着。如是五处悉无得脱。于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家。雪山崄处喻 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者喻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喻贪欲结。人与猕猴俱不行者喻诸凡夫魔王波旬俱不能行。猕猴能行人不能者。喻诸外道有智慧者。诸 恶魔等虽以五欲不能系缚。人与猕猴俱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处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自在将去。如彼猎师黐捕猕猴檐负归家
   善男子。譬如雪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都不能通行。有的地方猕猴能行,而人不能行。有的地方人与猕猴都能通行。善男子。人与猕猴都能行处,那些猎人就用胶设好陷阱用来捕猴。猕猴愚蠢就会被粘住手,脱离就用脚踩,然后脚也被粘住,想挣脱脚就用嘴咬,结果嘴也被粘住,于是五处都无法挣脱,然后猎人就用棍子穿起来带回家。雪山崄处比喻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就是凡夫。猎人就是魔王波旬。胶比喻贪欲结。人与猕猴都不能通行的地方比喻凡夫魔王波旬都俱能通行。猕猴能行人 不能的地方比喻外道有智慧的人,诸恶魔等虽用五欲却不能系缚他们。人与猕猴俱能通行的,比喻一切凡夫和魔王波旬常处于生死而不能修行。凡夫之人被五欲所 缚,令魔王波旬自在带走,如猎人把被粘住的猕猴带回家。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 境界者谓五欲也。云何名为系属于魔。有诸众生无常见常。常见无常。苦见于乐。乐见于苦。不净见净。净见不净。无我见我。我见无我。非实解脱。横见解脱。真 实解脱。见非解脱。非乘见乘。乘见非乘。如是之人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诸法真实是有总别定相。当知是人若见色时便作色相。乃至见 识亦作识相。见男男相见女女相。见日日相见月月相。见岁岁相见阴阴相。见入入相见界界相。如是见者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我是色。 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如是见者系属于魔。非我弟子。善男子。我声闻弟子远离如来十二部经。修习种 种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灭之法纯营世俗在家之事。何等名为在家事也。受畜一切不净之物。奴婢田宅象马车乘。驼驴鸡犬猕猴猪羊。种种谷麦。远离师僧亲附白 衣。违反圣教向诸白衣作如是言。佛听比丘受畜种种不净之物。是名修习在家之事。有诸弟子不为涅槃。但为利养亲近听受十二部经。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着食啖 如自己有。悭惜他家及以称誉。亲近国王及诸王子。卜筮吉凶推步盈虚。围棋六博摴蒱投壶。亲近比丘尼及诸处女。畜二沙弥常游屠猎酤酒之家。及旃陀罗所住之 处。种种贩卖手自作食。受使邻国通致信命。如是之人当知即是魔之眷属非我弟子。以是因缘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乃至痴心。共生共灭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因缘 心性不净亦非不净。是故我说心得解脱。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为大涅槃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书写解说。当知是等真我弟子。不行恶魔波旬境界。即是修习三十 七品。以修习故不共贪生不共贪灭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在自己的领土则身心安乐。如果到别国领土则会万般受苦。一切众生也是如此若能自住于自己的境界则得安乐。如果至别人的境界则遇恶魔而受苦恼。自境界就是四念处,他境界就是五欲。
         什么叫做被魔系缚?有的众生把无常看为常,把常见成无常。把苦看作乐,乐看做苦,不净见为净,净见成不净。把无我看做我,我见成无我。并非解脱而认为解脱,把真实的解脱看作非解脱。非乘当作乘,把乘当作非乘。这些人都是被魔系缚的。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另外善男子。如果认为诸法真实是有,与定相不同。那么此人如果见到色就当作色相,乃至见识当作识相。见男是男相,见女当女相。见日作日相,见月作月相。见岁作岁相,见阴作阴相。见入作入相,见界作界相。这些人也是被魔系缚的,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另外善男子。如果见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这些人也都是魔被魔系缚的人,不是我的弟子。
       善男子。我的声闻弟子远离如来十二部经,修习种种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灭之法,而经营世俗在家之事。什么是在家事?比如蓄养一切不净之物:奴婢、田宅、象 马、车乘。驼、驴、鸡、犬、猕猴、猪、羊,种种谷麦。远离师僧,亲近白衣。违反圣教,对白衣这样说:佛听任比丘蓄养种种不净之物。这就是修习在家之事。
  有的弟子不为涅槃,而是为自己得到利益而亲近接受十二部经。使用僧物和僧鬘物、衣着、饮食如自己所有。对别人吝啬甚至连赞扬别人都很吝惜。亲近国王及王子,经营卜筮吉凶,围棋六博等技艺。亲近比丘尼以及各种女人。蓄养沙弥,常在屠猎酤酒之处游玩,乃至军人所住之处。经营种种买买,自己作食物。投敌叛国。这些人都是魔之 眷属,不是我的弟子。
      因为这些因缘,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乃至痴心共生共。
     善男子。所以心性不净也非不净。因此我说心得解脱。如果不受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为得大涅槃而受持读诵十二部经并书写解说。那就是我到真正弟子。不修行恶魔波旬到境界,即是修习三十七品。因修习所以不共贪生,不共贪灭。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编辑:叮叮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