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明来暗谢

2025-07-26 10:23 来源: 丰财园精舍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无明:为烦恼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以愚痴为其自相。如《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义章》曰:“言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

本章解释明来暗谢,光明一来到,黑暗马上消失的道理,说明了“无明”是没有实在的体性的,一旦见了道以后,无明也就不存在了。

见道,就是见到至高无上的佛道,也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怎么样才能大彻大悟呢?就是去除爱欲,断了无明烦恼。这里有两个疑惑:一、不知道开悟是什么样子?二、恐怕无明烦恼不容易断掉,因为是无始劫以来就有的,怎么样能把它断尽呢?这一章就告诉我们其中的含义。

佛陀以譬喻来说,譬如拿着火把,进入到一间黑暗的房间之中,黑暗立即就会灭掉,同时黑暗的房间就会立刻变成光明的房间。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譬如一间房子,暗了一千年,今天点一盏灯,那一千年的黑暗,瞬间就破了,同样,只要智慧一现前,无明烦恼都能断掉,因此不必怕无明烦恼破不了,因为无明烦恼没有本体、自性。

学习佛陀所说的道理,见到真谛之理,智慧现前,无明就灭了,真心的光明则常存不灭。从第十三章至本章(第十七章),释迦牟尼佛往往借用譬喻,来配合说明佛法的道理,主要都是讲世谛法,属于世间的,“有”的道理。接下来第十八章,是讲“空”的道理,也就是出世间法,真谛法。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