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掌握命运,福从心生

2025-05-10 11:17 来源: 丰财园精舍
大家到寺院
只是为了旅游观光?
还是仅仅把寺院当成网红打卡点呢?
其实来寺院
还有很多值得获取的宝藏
我们听法师讲讲
来寺院可以学到的智慧
它们可以帮助你
正确把握当下的人生哦
 
把握当下的行为
生活的态度到底应该是看开点还是积极点?可能一天中你心里都有好几个来回。有时候你觉得不能放松,周围的人都很积极,我也一定要积极;然后你又会发现周围都太积极了,我还是放松算了;虽然很想放松,但又觉得不甘心……最后陷入纠结。
所以,大部分人既不是90度的人生,也不是0度的人生,而是45度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其实,不管90度还是0度,重要的不只是努力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看清人生的方向,从而学会把握当下,创造幸福人生。
第一个,改命——从身、语、意开始。
第二个,掌握修福的技巧。
虽然你报着一颗好心、善心来到寺院,但修福还要有技巧的。如何才能够把这套行为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接下来,给大家上干货。
 
改命——从身语意开始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做什么,但其实首先是要杜绝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不再污染你将来的生命。
佛教把这些不好的、染污的行为习惯,总结为十个方面。
身体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语言上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生活中的绮语可能会比较多。所谓的“绮语”就是花言巧语、漂亮话,现在流行讲的“段子”也算是一种。佛陀是不允许说这类话的。他自己每说一句话都有目的,无聊的、无意义的话他不说。“不两舌”主要是不说挑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不恶口”就是不爆粗口,不骂人。
意念上面:无贪、无瞋、无痴。
身体和语言上的造作,其实都来自于意念,也就是心理的素养。不要说“无贪、无瞋、无痴”,我们能够做到少贪,少瞋,少痴,都会大大地改善自身行为,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
 
改变以上这些不良的心态和行为,其作用是能杜绝这些行为在将来给人带来不好的业力和负面的影响。
我们现在不是提倡过“极简生活”吗?这种“极简生活”其实也是一种低欲望生活,在佛教看来它是高质量的生活。除了生活、学习、工作这些必要的东西,其他很多都是没必要的。所以,我们先把坏的习惯改掉,再来谈要做哪些好的行为。
掌握修福的技巧
第二个方面,我们讲讲要做什么。
◎福有二类:一、舍;二、受
《俱舍论》中讲,我们要修福。
舍类福者,谓由善心,但舍资财,施福便起。
受类福者,谓所施田,受用施物,施福方起。
——《阿毘达磨俱舍论》
福有很多种,总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你通过布施,施舍自己的财物、体力或者知识所得到的福报;另一种是由于别人接受了你的布施,然后你得到的福报。比如说,你给流浪猫喂点猫粮,它吃了你的猫粮,就说明它接受了你的布施,你因此得到了福报。
◎福从心生
另外一个是说福报的产生,它最根本的来源是从心上产生的。
谓如有一,修慈等定,虽无受者,
及摄益他,而从自心生无量福。
——《阿毘达磨俱舍论》
 
内容基本都能懂。我在这里只解释一个问题:既然“福从心生”,那我在家里,躺在床上,我就心里想一想“我要去布施,我要对别人好”,那我是不是就有福报了?我何必亲自去做呢?
祖师们早就解答了这个问题:虽然说你躺在那里,对某个人生起了好的心,但是一定是要通过你的身体语言的行为,才能够把你心中的想法、力量发挥出来。因此,不是坐在那里空想就有福报,需要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够把心中善的力量发挥出来。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