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谓一切圣凡,
靡不皆以志愿成就世出世业。
是知吾人有志于性命者,志出生死;
有志于功名富贵者,志入生死也。
吾师有言,
广大智海,变而为生死业海;
宝明妙性,
昧而为贪嗔痴慢生死之业性。
由是观之,吾人之性,
真妄之源既已不二,
苟知由贪嗔痴而入生死,
即可用贪嗔痴而出生死矣。
谚语有之: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余居常每念勾践因会稽之耻,
志复吴仇,乃卧薪尝胆二十余年,
衣不重彩、食不重味,
竟灭吴以霸。
吾学道人,视历劫生死,
幽囚困辱于三界牢狱,
岂直会稽之耻?
贪嗔痴慢,夺吾妙性之光,
破我涅槃之宅,岂直吴仇?
吾人怡然如饴,
而与之嬉戏游宴于其间,略无惭耻奋恨之心,可谓大不知本矣,
其自视也,可称大丈夫哉?
伯羽有志于此,当为切齿。
——《憨山老人梦游集
卷三·示欧生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