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炙于长老左右而任其使唤者也。阿难为释尊侍者,是为僧家侍者之嚆矢。
《观无量寿经》 曰: “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

同于旧译之比丘。 译曰乞士,除士,除馑男,熏士等。 出家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 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
苾刍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
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而清净活命故也。 破烦恼者,以修圣道而破烦恼故也。
净持戒者,以受持尽形净戒故也。
能怖魔者,以必入涅槃使魔畏怖故也。
玄应音义八曰: “除馑,旧经中或言除士,除女。 亦言熏士,熏女。 今言比丘,比丘尼也。
案梵言比丘,此言乞士,即与除馑义同。 除六情饥,断贪欲染也。 以善法熏修,即言熏士,熏女。 ”
释迦谱七曰:“凡夫贪染六尘,犹饿夫饭不知厌足圣人断贪染六情饿饥,故号出家为除馑。”
旧称 辟支佛 。 又曰辟支迦罗。 旧译曰缘觉。 新译曰独觉。
大乘义章 十七末曰: “名曰因缘,佛名为觉。 缘觉名义,解有两种:
一约所观法门以释。 缘者是其十二缘法,始从无明,乃至老死。 观斯悟解,从缘得觉,故号缘觉;
二就得道因缘以释。 如辟支佛得道因缘经中广说,如拂迦沙见风动树,而得悟道。 如是等皆藉现事缘,而得觉悟,曰缘觉。 ”
大智度论 云: “缘觉有二种: 一独觉,二因缘觉。
一明独觉辟支迦罗者。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 是人先世因缘,能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独觉......
二明因缘觉者。 因闻十二因缘觉悟,成辟支佛也。 ”
辅行九之三曰: “大论二十一云: 迦罗此翻因缘觉,亦云独觉。 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 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 ”
来源 | 《佛教日用文选》上海佛学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