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菩萨的亲近,
并不取决于宗教的形式或物质的供养,
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佛说一切法,为渡一切心”,
佛菩萨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
人心存良善,事事便无忧。
以戒为师、断恶修善,福气自来!


不“贪”之人
这里的不贪,主要指酒色财气,佛门中讲“地火水风”,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说的“四大皆空”。
修行要戒贪,不饮酒、不邪淫、不贪他人之利、不盛气凌人。
心若不能安住,时刻起心动念,动辄贪恋,那只会让自己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
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报的那种人。
比风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乱一切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若能安心不乱,不埋怨、指责他人,多反思自我,这样必然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迷信顽固。
愚痴是没有智慧、慧根浅薄的表现。
远离愚痴,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践行菩萨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修行人。
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轻易瞧不起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自己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不懂得谦卑的人,必然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做人与做事,低调总没错”,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都是低调谦卑的,更不会看不起他人。
对他人所作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所作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不“疑”之人
“疑”就是怀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担惊受怕,前怕狼后怕虎,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
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颠倒妄想太多,常伴有惊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有这样习气的人,时间久了,往往闭塞视听,障碍本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活会陷入慌乱之中。
这五种类型的人,其实也是佛教所说的五种烦恼心、五种恶习,一定要戒之,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