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1世纪的今天,提倡佛教放生护生的理念,有利于人心向善,抑制杀戮和恐怖主义,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谐的社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抑制不合理的消费和奢靡、腐败之风,改变不良的餐饮习惯,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从佛教修行来说,更是增长慈悲心,减少罪障、疾病,增福增寿,感得现世与来生善果的功德之行。放生旨在解救一切受到威胁或受到伤害的动物、昆虫等,将它们安置于安全的境地,使之远离一切危险灾难。让那些痛苦的生灵出三恶苦,永脱六道,暂得解脱,修行成佛。在放生的仪轨中,由上师或法师为被放生的动物授三皈依后,动物们将结下“不堕地狱、饿鬼、旁生,永不再受三途苦”的殊胜因缘。虽然动物听不懂法师诵念的经文心咒,但是在它们的八识田中或潜意识里却已经播下成佛的种子。随各自因缘,这些动物在此生了结后,将转生为人,得遇佛法,终将出离轮回,成就作佛,造福人间!
水陆法会:
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 )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