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祖寺嘎玛寺:活佛转世始于此

2013-06-12 07:46 来源: 丰财园在线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解决教派和活佛传承问题的一大创举。西藏昌都嘎玛寺作为藏传佛教史上首创活佛转世制度的第一寺,久隐深闺,却闻名于世。
 
  嘎玛寺,也称“嘎玛丹萨寺”,由噶举派高僧堆松钦巴于1185年创建,为早期噶玛噶举派宗教政治活动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祖寺。
 
  记者日前从西藏昌都县出发,溯澜沧江支流扎曲河而上,车行百余公里,直到县城最北的嘎玛乡,沿着白西山麓百转千回之际,这座沧桑古刹便夺眸而入。
 
  午后的嘎玛寺宁静安详,山中流水潺潺,鸟鸣啾啾,偶尔有一两位年迈的藏族老阿妈手捻佛珠踱步山间,间或有一二着绛红色僧衣的僧人悠游漫步于大经堂前。
 
  当地人告诉记者,因其祖寺地位,历代噶玛噶举派活佛的转世灵童坐床前,会在嘎玛寺举行象征宗教地位的黑色金边帽戴帽仪式,广大信徒也多以能朝拜此寺为心愿。
 
  记者看到,寺庙依山而建,以高三层、木石结构、面积达2240平方米的措钦大殿为主体,筑殿饰彩,镂金雕玉,以歇山式琉璃瓦为屋顶,房檐形如斗拱承托。周围历代噶玛巴的卧房、强巴佛殿和大经堂等建筑错落有致。
 
  由于年代久远,嘎玛寺的部分古建筑有些残损。西藏昌都地区文物局局长永宗达瓦告诉记者,为确保寺庙保持昔日风采,投资205万元的嘎玛寺修缮保护工程已于2010年7月启动,维修内容包括防水处理、古建筑加固等,今年年底有望正式完工。
 
  记者了解到,寺庙飞檐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造型新颖,和谐统一。其中,狮爪形飞檐为藏族工匠设计,龙须形飞檐和象鼻形飞檐,则分别出自汉族和纳西族工匠之手。
 
  就此,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原则,针对不同飞檐制定了细致的差异化修复方案,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严格把关。
 
  “嘎玛寺是噶玛噶举派在藏东地区留下的一座艺术宝库。”永宗达瓦说,寺内不仅供奉着目前藏东最大的泥塑弥勒佛像,百年传世唐卡以及珍贵佛像、瓷器等文物也比比皆是,因此,施工团队对各类文物都做了严密的防护处理。
 
  “修缮保护工程完工后,寺庙僧众的生活环境以及信教群众的朝佛环境将得到改善,届时,广大游客也能一睹这座深山古刹的神秘风采。”永宗达瓦说。
编辑:admin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