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财园在线北京讯 近日,为期两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北京东岳庙联合主办的“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大报告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袁莎、北京市宗教局局长池维生、北京市政协民宗委主任佟根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北京市朝阳区政协主席辛燕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副区长苑文新、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道长分别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来自道教界的人士围绕“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进行了研讨。“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共分六个分场。六个分场讨论会均由来自道教界的人士主持,由著名的专家学者担任点评人。首场研讨会由张金涛先生主持,由卢国龙研究员进行点评。
本场共有六位学者围绕东岳信仰进行研讨:丁常云论述了东岳信仰的形成及其社会思想内容,吴成国先生探讨了泰山崇拜与东岳信仰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赵卫东副教授讨论了明清时期的泰山东岳庙道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仲宇教授讨论了玄教与元代的知识精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樊光春研究员分析了北京东岳庙的缘起,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道长讨论了五岳以岱为宗及北京东岳庙。
当天下午的第二场研讨会由丁常云主持,由樊光春点评。范恩君分析了泰山信仰的当代定位问题,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考证了东岳信仰与白玉蟾道教金丹派南宗,南京大学孙亦平教授探讨了道教东岳信仰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刘军分析了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及东岳大帝的影响,黄景春探讨了东岳信仰的多重主题建构,高明分析了东岳司职图像形式,四川大学赵敏博士分析了东岳文化与祭祀活动,霍克功讨论了东岳信仰与道教神仙信仰及神仙谱系的关联。这次研讨会对于学术界与道教界厘清东岳信仰的产生、发展演变、社会功能及其海外影响具有积极的价值,展现了道教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这一主题,将分别讨论东岳信仰与道教神谱、东岳信仰与封禅文化、东岳信仰与山岳崇拜、东岳信仰与地狱文化、东岳信仰与当代道德建设、东岳信仰的内涵与传播史、北京东岳庙庙史研究、北京东岳庙文物研究、道教的过去与现在等专题。
东岳庙:
位于北京市区东部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始建于元延六年 (1319),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清道光年间扩建。庙坐北朝南,由正院、东院、西院三部分组成。元代建成后即作为东岳大帝在京都的唯一道场。东岳信仰体现了道教崇奉神灵、敬畏自然、规范人伦的宗教精神,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民族性格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召开“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