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财园在线江苏讯 近日,受东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邀请,中佛协副会长心澄大和尚在金山江天禅寺般若讲堂为东南大学EMBA2012级学员进行《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六朝松香人文系列讲座。在讲座开始前,东南大学E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朱卫民代表东南大学授予心澄大和尚“东南大学EMBA‘六朝松香’系列讲堂教授”的聘书,心澄大和尚赠送亲笔书写的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书法。
心澄大和尚说,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佛学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以新的启发。佛教为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教对中国音乐、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3个小时的佛教基础知识讲述,学员们都感到受益匪浅,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希望日后还能有机会再聆听心澄大和尚的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