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人间佛教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大趋势

2013-03-05 14:24 来源: 《普门学报》

人间佛教,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人世间实现佛国的净土,即是要把佛国的极乐世界在现实的人间付诸实现。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根本思想。这是当今佛教的一个伟大的理想,也是当今佛教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人间佛教”已成为近、现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人间佛教”不仅为中国,而且为印度、东南亚、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佛教界所提倡和弘扬,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大趋势。

就我国而言,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人间佛教”都得到了大力的提倡。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佛学大师太虚即已提出佛教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随时代以发扬佛法教化功能”,并提出“要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和“佛是现实主义者”的口号,并视“现实”即是“人生宇宙”的思想。由此可见,太虚大师虽说没有明确提出“人间佛教”这一理念,但已蕴含有“人间佛教”的一些重要思想。时至80年代,中国大陆的佛教界又明确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1983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人间佛教”的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说。他认为“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就是要发扬利乐有情的大乘佛教的精神;并号召广大的佛教信徒,要达到这一伟大的目的,就应当舍己为人,努力做好服务社会,造福众生的一切事业,因此为大陆佛教的发展指明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宝岛台湾,在广大的佛教信徒的努力下,在一些着名的佛教大师的倡导下,“人间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星云大师所开创的佛光山的“人间佛教”事业尤为人们所瞩目。佛光山所提倡的“佛光学”,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佛光学提倡尊重包容,促进普世和平;提倡道德伦理,鼓励生活修行;提倡以人为本,主张平等共尊:提倡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大慈大悲的精神,主张“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思想;提倡生活佛教,主张和睦家庭和圆满人格等等。总之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提倡佛教的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世性等等。其目的就是要弘扬人间佛教,实现人间净土或者说就是利用佛教的慈悲爱心思想,利乐有情的精神来过世俗的生活,实现人间净土的伟大理想。可见,佛光学已是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人间佛教学说,就是要在人世间开创佛国净土的事业。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近、现代所开展的佛教复兴运动中,也有着“人间佛教”的思想倾向。佛教曾经在印度历史上有过十分辉煌的时代,但由于种种原因,佛教在13世纪终于在印度消亡。时至19世纪开始,印度的佛教又重新开始出现。至20世纪,印度佛教掀起了复兴的运动。新复兴的佛教,已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佛教,而是适应着时代的需要,强调了佛教的积极人世性,认为“不论比丘,抑或世俗之人都应报效现世,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佛教徒要为维持社会道德秩序而发挥作用。”这说明印度的佛教复兴运动,也在向着佛教的生活化、社会化、人间化而努力。

至于东南亚的佛教,则与印度佛教一样也在向着人间佛教的方向前进。在此我们可以以泰国佛教为例。当代泰国佛教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佛陀达沙。他的佛教思想是针对着现实社会的矛盾、贫富的不均、道德的迷惘等社会弊端而提出的。他主张消除贫困,克服道德危机,消除争端,互相合作、创造一个求解脱的良好环境。因此他提倡发扬大乘佛教的利他思想,并认为这种利他思想,即是人人为大家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这里他用佛教的教义来解释社会主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社会的矛盾在人世间以实现佛教理想的。可见,佛陀达沙的佛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宣扬“人间佛教”的思想。

“人间佛教”的思想,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战后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日本的新兴宗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佛教系新宗教更是异军突起。他们的思想都带有大众性和人间性,一般都是教义通俗,礼仪简单,便于大众接受。他们注重现世生活和社会问题,追求现实生活中得到利益,实现“地上天国”,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天上,或死后的极乐世界。他们主张“现世主义”和“人类救济”,同时还宣扬孝敬父母,夫妻和睦,舍己利人,献身工作等生活伦理,以实现他们的人间天国的理想。

综上所述,可见“人间佛教”的思想,已是一个带有世界性的佛教思想潮流,已不是某一个人的或某一地区的偶然性的思想行为。既然形成了如此强人的世界性的时代思想潮流,那么他的产生也就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必然原因。而这个必然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需要加以认真研究的一大课题。就我所见,我想“人间佛教”思想的产生定是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和深厚的历史根源的。这些原因总起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间佛教”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佛教与其他宗教,乃至一切哲学思想一样,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的需要而产生,亦随着一定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从历史上看,佛教最初是由古印度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反对婆罗门教所维护的种姓不平等制度的斗争中形成的。之后又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古代社会所需要的中国化的佛教,从而使得佛教能在中国土地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于当今“人间佛教”思想勃兴的原因,也是与历史上的佛教的产生与发展是当时时代的需要一样,必须要在当今的时代,当今的社会需要中去寻找。这就首先要我们弄清楚当今时代和当今社会的特点,揭示出当今社会根源之所在。

那么当今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当今的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当今时代和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工业化的高度发达,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原子时代,进入了当今社会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整个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已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地球村”,从而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的享受提供了条件。但这是问题的一面,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又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甚至把人类推至死亡的边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却污染了整个纯洁的地球,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毁灭着自己生活的家园。工业的发达,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另一方面却又加剧了世界经济的竞争,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社会的紧张,直至爆发战争,尤其给第三世界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高度发达,还促进了财富高度集中,分配的更加不均,加大了贫富两极的分化:一边是造就了少数的亿万富翁,一边是使得一些人破产、失业、沦为流落街头的乞丐;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从而使得犯罪率不断提高。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达,一方面带给了人类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另一方面又促使人们去追求物质欲望,造成了道德的败坏和精神的空虚等等。

针对着这些现实的痛苦与烦恼,针对着人类自己在毁灭自己的行为,面临着这一切,人们应当怎样对待呢?是消极地不管听之任之呢?还是积极地起来采取应有的措施加以解决呢?这一问题已经严肃地摆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同样也摆到了每一位有慈悲心的佛教徒的面前。“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在当今的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拯救社会,拯救人类,已成为时代的课题。以往人们把佛教看作是求来世的宗教,解决的是死后升入天堂的问题,这样的宗教显然已经不能解决拯救社会,拯救人类这一当今时代现实的要求。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现实的痛苦与烦恼,为了拯救社会和人类自己的生存,“人间佛教’’的思想也就随着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了。“人间佛救’’就是要帮助人们解决当今社会现实的痛苦和烦恼,努力在人世间实现佛国净土的伟大理想。由此可见,“人间佛教’’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是适应着当今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她的产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时代的根源的。

(二)“人间佛教”也是当今佛教自身发展需要的产物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的把佛教当作求来生幸福,求死后升入天堂的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也正如佛学大师印顺所说:“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鬼的宗教,如不能重视人间,会变成着重于鬼与死亡的,近于鬼教。”为此,为了克服以往佛教的这一偏向,他又接着说:“所以特提‘人间’二字来对治它。”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惟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所以,我们应继承“人生佛教的真义,来发扬人间的佛教”。印顺认为惟有人间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只有建设人间佛教,佛教才能重新得到发展的生机。可见,当今佛教要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走“人间佛教”之路,重视起现实的人生,帮助解决人们现实的痛苦与烦恼,努力在人间实现佛国的净土。不然的话,就会脱离现实的社会,脱离现实的人生,背离时代的需要,而成为落后的东西,最后为时代所淘汰。

(三)“人间佛教”的思想,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人间佛教”也是对历史上佛教中重视现世,主张佛法不离世间思想的继承与发扬的产物。在原有的印度佛教中,例如在着名的《维摩诘经》中,尤其在我国的禅宗思想中,都深深地渗透着这一思想的倾向,《维摩诘经》描绘了一位富有的在家居士维摩诘,能够深契佛法,获得解脱的故事。这本书在历史上很受中国士人(知识分子)的欢迎。该书是在《般若经》思想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大乘空宗经典。他的佛教思想值得注意的主要有这样两点:

1、宣扬生死即涅檠,“不断烦恼,而入涅架”,出世间不离世间的思想。全书讲的就是维摩诘居家修行,不出世间,亦能获得解脱的事。

2、宣扬“入不二法门”的中观思想。经中广说不二,破除对待,即所谓不落两边的思想。该经认为,世俗的见解总是处于对立之中,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无相就是有相等等,这就产生了互相对立的意见,要消除这些争端,就必须懂得大乘佛教的破除对待的不二法门。经中详细地阐说了生死不二、垢净不二、菩萨心声闻心不二,世间出世间不二,生死涅盘不二等等。至于为什么说生死即涅檠,世间即出世间昵?这是因为“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的缘故。所以获得涅檠的极乐境界并不要脱离人世间,出世间即在世间中。

中国的禅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印度的佛教“不二法门”的思想,更提出了“佛法不离间觉”的思想,“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坛经》法海本)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惠昕等本)由此可见,中国的禅宗更是强调了“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离开人世间去寻求菩提和涅檠,就如求兔角一样是不可能求得的,从而牢牢地把佛法建立在现实的世间中,要在现实的人世间上实现佛国的净土。在这里已是很明显地带有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倾向。当今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以说是我国禅宗“佛法不离世间觉”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扬。可见“人间佛教”的思想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综上的原因可见,“人间佛教”确是有着深刻的时代的根源和历史的原因的。“人间佛教”所以能在当今社会得到蓬勃的发展,就是与这些原因密切分不开的。“人间佛教”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佛教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我的结论是,“人间佛教”是当今世界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

编辑:叮叮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