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饮茶是一种生活制度
佛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是禅、茶不离口,在生活的各处都离不开茶,就连对佛家最重要的祭拜佛祖的仪式中都要用茶当做祭品。饮茶不仅用做祭品,还是用来联系各位佛家弟子的纽带,一般寺院都有召集众弟子一块儿饮茶的习惯,他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可以一块儿讨论佛经,交流所思所得,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一般寺院的茶除了以上三种用途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可以提供给他们的香客使用,这样就拉近了佛家弟子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2、佛门有一套饮茶制度
在佛门的饮茶活动中,有相应的礼仪、地点和专门负责饮茶之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饮茶制度。佛家称饮茶的地方为“茶堂”,在这里可供僧人及香客品茶;负责饮茶的僧人有明确的分工,而且有专门的头衔,“茶头”专门负责烧水泡茶、为来客献茶,“施僧人”在寺院门口站立,为来寺院的香客敬献茶水,但是所敬之茶也会因为来宾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以说,这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3、佛门有自己的茶文化
佛教养生饮茶不同于普通人的饮茶,他们把这看成了自己修禅静坐的一部分,形成了茶文化。佛家弟子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种“斗茶”的爱好,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开始于唐代,在宋代最为兴盛。宋代还出现了很多斗茶高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代斗茶僧人福全,他的斗茶技术神乎其技,令人惊叹于他的才思之敏捷,一些历史资料中对此有所记载,至今仍被很多僧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