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成绩斐然

2012-09-25 10:13 来源: 中国西藏网


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图:杨旭)

丰财园在线西藏讯 记者2012年9月24日从在拉萨召开的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了解到,西藏全区的贝叶经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在西藏全区留存的大量贝叶经的录入登记、整理编目和影印保护工作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加强贝叶经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自2006年2月成立以来,承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梵文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程协调小组”安排的“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项阶段性工作。6年多来,贝叶经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在西藏全区展开。为了全面提高贝叶经保护工作的综合素质,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僧人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边研讨,进行了大量的查询和实地调研工作。对西藏全区现存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开展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整理编目、对勘补遗、影印原件和落实具体保护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此外,各地区对当地的贝叶经保护也有具体的措施。如,在布达拉宫里的贝叶经存放在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控制的专用房间里,并为其统一制作并更换了裹经书的“夹板“和“包布”。山南、日喀则等地也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贝叶经的保护加大力度,科学管理、科学收藏。

贝叶经是刻写于窄长形棕榈科贝多罗叶上的佛教经典,相传发源于印度,是古印度收藏和传布佛典的一种方法。西藏发现的贝叶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多是8—14世纪从印度引进的、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在经书内容上,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关系密不可分,基本涵盖了西藏传统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译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文:杨旭)

相关知识

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   

贝多罗树,形状很像棕榈树,西双版纳傣语称其为“戈兰”。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戈兰叶”(即贝叶)是运载傣族历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自古以来,傣族社会所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全靠用一片片贝叶作记录世代相传,傣族人民把贝叶经视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加以保护。历史上,每座佛寺里都有一个藏经阁,傣语称“林坦”,所有的贝叶经都要统一保管在这里,由佛爷、僧人严格看管。未经寺主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这里带走经书。对贝叶经的管理也很严格,除绵纸抄写的唱本、生产生活常识、医药、历法、伦理道德,占卜、法律典籍等可以保留在村里供寨人使用外,凡佛教经典和其他内容的贝叶经是不允许个人带出佛寺藏入私人家中的。所以,很少出现贝叶经在佛寺里流失的现象。

编辑:叮叮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