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些人对自己的错误难以忘怀,以心为牢,将自我锁在其中,无法跳脱。就像一个人做了违法之事,被送入牢中,经过改造后,在社会上和生活中尽心尽力帮助他人,一心向善,可即使如此,他已然做了无数件好事,可他内心深处还是时常对自己违法的行为进行谴责,永远无法释怀。而这般,他也因此把自己永久性地关在了自己给自己的心设置的牢狱之中,痛苦不堪。
其实,举世滔滔,满街的行人,如果让每一个人自己来反省,你能说自己从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情吗?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自己坐进了心的牢狱,表示还有良知、懂得惭愧,这种人还好;就怕有的人恬不知耻,虽然他心中没有牢狱,但是将来因果报应,还是免不了会有刀山剑树的地狱之灾。
社会上,有的人虽然犯了法,身陷囹圄,身体失去了自由,但因为他懂得反省、知道忏悔,反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得到了灵魂的自由。所以,牢狱里的犯人,其实是用时间换取了空间,让他在牢狱里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反省、自由地忏悔。所以,外在有形的牢狱反而开启了他的心灵之门,开启了他的性灵之光。
反观一些每日奔走在市侩之途的自由之人,他们的心灵却被权势名位、利害得失、人我是非、无明烦恼等紧紧地束缚住,正如禅门的“鹅在瓶里”,不得自由。
社会上的牢狱有多种,依罪行轻重、定谳与否,分别有看守所、少年观护所、少女技艺所、外监、重刑犯监狱、终生监禁等。世间之外,佛经里有所谓的十八种地狱,分别是八寒、八热、孤独、近边等地狱。其实这些地狱也就是我们自己心中的牢狱,例如欲望的牢狱、瞋恨的牢狱、我执的牢狱、愧疚的牢狱、懊悔的牢狱、惊慌恐惧的牢狱、灰心绝望的牢狱、忧悲苦恼的牢狱等。这么多的牢狱,其实都是源于“五蕴”所积聚的“我”;我就是牢狱,五蕴炽盛就是牢狱。因此佛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牢狱”,没有获得解脱的人,每天就像被杻械枷锁拘身,时刻不得自在。
我们要如何才能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呢?
第一、信仰。信仰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到达快乐的天堂。
第二、慈悲。慈悲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到达无争的领域。
第三、智能。智能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到达光明的净土。
第四、道德。道德的钥匙可以开启心牢之门,到达完美的世界。
我们应该足够机智,打开自身对自己心灵所设置的牢狱之门,用心去爱去感化这个世界。只要尽力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或者牢记为他人做了力所能及之事,我们的罪行也就得到了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