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记得在我刚入佛门没多久,年龄尚小之时,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病倒了在我们寺庙的门口,我们的主持,也就是我师傅,见其可怜,便收留了他,并让我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对于这样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不仅要按时做好自己的功课,还要负责他的饮食起居,甚至大小便等。刚开始,我对此十分厌恶。师傅看到了便问:“如果某日你漂泊他乡并且病重,需要人照顾,那该怎么办。”我一时竟无言以对,开始慢慢得到体会助人为善的乐趣;而且经过那段时间的磨炼,我除了学会照顾他人,也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就这样,我多了一项看护病人的新技能。
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愿意奉献、学习,都是自我成长的机会,这些成长,包括人格的与心理的两种层面;但是如果不用心,恍恍惚惚过日子,人生很快就在蹉跎中逝去。记得在我十来岁时,我的二哥在轧棉花,这种工作很辛苦,需要不停地用脚在机器上踩踏,因此他希望我也能出力帮忙。当时我还小,只想玩不想帮忙,我二哥就告诉我:“小弟,在草地上被放养的牛不久就会被人杀来当食物吃,但那些帮农夫辛勤耕田的牛,人们会说它们是人的伙伴,一直饲养到老而舍不得杀来吃。你要当哪一种牛呢?”被二哥这么一说,我开始认真帮他工作,一有空就分担他的辛劳,把帮助二哥的工作当作玩耍,也是很快乐的。
很多人抱怨军中生活乏味,但是我的军中生活却相当充实。我把分内的工作做好之外,只要有机会帮助人、服务人,我都不会错过,结果自己所得的收获反而更多。例如,当时我参与军中刊物的特约采访工作,虽然别人玩乐时我还得工作,但因为多一份付出,我也多了一份进步。
生而为人,就要不停地求进步,其方法与原则,不外乎除了做好自己的本业外,还要多参与服务他人的活动。如此不但能调剂生活,同时也能拓展自我的深度及广度,为自己创造更宽阔的际遇,所以我要说:“利人便是利己。”从我的人生历程来看,的确印证了这句话。
因此,我们应该与人为善,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如此我们方能结下善缘。而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也是我们得到报答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