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拾得在扫地。寺主问他:“你名拾得,是因为丰干和尚在半路上拾你回来的,可你究竟姓什么?”
拾得经过这一问,也不作答,放下手中的扫帚,叉手而立。
寺主明此意,再问,拾得又拾起扫帚,扫地而去。
寺主无心之问,看似开玩笑之言,但对于开悟的人,一切都是通明的大道之法,“在在处处”都是道法。寺主之问看似为世间“俗”问,但此俗中亦有圣。拾得姓什么不重要,要认识什么是大事才重要。“放下扫帚,叉手而立,又拾起扫帚扫地而去”是在表示自己“是什么”,“性”什么。
寺主问姓什么,拾得回答是在告诉他“真谛”:就是不可言说的佛性第一义谛,其“姓”为表示清净佛性之性。
还有一次,寒山对着拾得大呼小叫喊“苍天”。拾得问:“喊什么?”寒山说:“你不见东家死了人,西家人也跟着哀悼吗?”拾得明白了寒山的意思。世界万法统一于最高的妙道,都是相通的。于是二人交手共舞,哭着、笑着一起走出寺院。
寺院里大众正共修戒律本是一件严肃的佛门法事,拾得在这样的法会上却拍着手,大声说道:“把人都弄在一起想那时干什么?”维那师父呵责道,拾得立即说:“大德先不要发火,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别。”维那师父无言以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