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有个旅人,有一天在一处驿站歇息。佛陀那时候的驿站比较简单,没有守卫,没有侍者,就是在那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搭建一个小木屋,里面备点粮食,炊具,还有处床榻,供来往旅人休息。
这一天夜里,旅人准备睡下,突然间一阵阴风吹过,来了一个食尸鬼,背着一具尸体过来。为了方便辨识,我们且称他“鬼哥”,显然,这具腐烂的尸体是鬼哥的口粮。
紧接着,另一个食尸鬼追来,我们且叫他,“鬼弟”,嚷嚷那具尸体是他的。鬼哥俩争执不下。这时,恰天上一声惊雷,哥俩发现旅人正惊慌闭息躲在墙角。
正愁没个裁判,鬼哥俩就把旅人揪出来。鬼弟声称:这具尸体是他先发现的,理应归他,否则就拿旅人代替这份口粮。鬼哥则说:这是他先挖出来的,尸体理应归他,若是把它判给了鬼弟,也要吃了旅人充饥。
怎么办?前也是死,后也是死。说也是死,不说也是死。
百般逼问下,旅人说了句:他只看到鬼哥背死尸过来,无法证明那是鬼弟先发现的。
鬼弟很生气,猛地一把,直接拉扯掉旅人的手臂。鬼哥欢喜不已,就划拉下死尸的手给旅人补上。就这样来回拉拉补补,最后旅人全身的骨肉跟死尸换了个遍。
二鬼见满地新鲜尸块,鬼哥俩觉得很搞笑,也不再为难旅人,直接吃下旅人原来的身体,舔舔嘴,扬长而去。
这时,旅人愁坏了,为什么?
旅人心想:“爹妈生我的身体已经被那食尸鬼哥俩吃掉了,我此身肉都是别人的。那么,我如今算是有身体呢还是无身体呢?若说有身体,可这都是别人的肉身啊;若说没身体,照样能动能走,按我自己的意志行事。到底是有呢?无呢?”
这个人想不通,心理抑郁,见人就问“我有身无身”的问题。一直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精神差点出问题。
终于,旅人来到一个寺庙,进去就问:“我有身呢?还是无身呢?”
僧众就问题:“你是何人?”
旅人长叹一口气:“我就是不知道我还算不算人。”众比丘很奇怪,旅人就把路遇食尸鬼,肉身换成死尸的故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恰好这寺庙中主事的师父是佛的声闻弟子,十分有道行,就对他说:“你自知无我,离佛法很近了。”于是就留下了他。
师父告诉他:“汝身从本以来横无,非适今也,但此四大合故计为我身。”
所有人都一样,我们每一生每一世都有一具不同的身体。今世的身躯也不可能恒久,唯独“我”的灵魂生生世世不易,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才有了我的身躯。
旅人一直思考这句话,从几身延伸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什么家人朋友,什么财富地位,其实也不过是“缘起则有,缘尽还无”。慢慢地就断除了烦恼,得证阿罗汉果。
佛经中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能计无我虚,得道不远。”
什么时候能不执着于“我”,不再以“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衡量尺度,那个时候,你就离佛法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