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寺从初建至今,可谓历经沧桑。唐会昌三年(843),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两年后的“会昌法难”,更使大明寺完全被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然而咸丰三年(1853),寺庙又毁于太平军兵燹。此后,大明寺几经修建,规模渐大。1958年,大明寺被列为江苏省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得周恩来总理的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地方政府及时封闭了寺庙,才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焕然一新。H3Q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大明寺景区分为四大区:宗教区、文人雅士区、东花园区、西花园区。H3Q中国宗教网-中国宗教杂志社宗教区为全寺的中心,业已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核心的清代建筑群落。寺前广场修建有一座高大、巍峨的牌楼,上书“栖灵遗址”。牌楼两侧各有石狮一尊,玲珑聪慧。大明寺的山门即为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笑面相迎,憨态可掬。天王殿后直对大雄宝殿,其间庭院内古木参天,东西分别植有桧柏与黄杨,中间立宝鼎两尊,香烟缭绕,木鱼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心怀虔诚,整襟恭行。大雄宝殿于各殿之中最为雄浑,其内供奉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迦叶和阿难,东首为药师佛,西首为阿弥陀佛。在大雄宝殿后面是1973年建成的鉴真纪念堂,仿日本唐招提寺金堂风格,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线条刚劲,结构工整,雄浑朴实。院内种植着樱花、松树,绿草如茵,整幢建筑显得简朴古雅,庄严肃穆。纪念堂南还有有关鉴真东渡事迹的介绍及史料陈列,整个区域共占地2540平方米。
文人雅士区,则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文忠公祠三部分组成,人文景观丰富。平山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的,政事之余,他常到蜀冈游玩,因爱大明寺西侧“可穷千里目”,便筑平山堂于此,作为游宴之所,以此寄情于山水诗酒。在这里登堂南望,“江南诸山,合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北檐有清人林肇元所书“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横匾,更点明了堂名含意。平山堂后面便是“谷林堂”,这是苏东坡56岁任扬州知府时为纪念欧阳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穿过谷林堂,绕过后假山,沿路向北,是欧阳文忠公祠,祠内有欧阳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远看白胡须,近看黑胡须,吸引了许多游人。堂上悬“六一宗风”横匾。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所谓“《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一代儒宗,潇洒至斯。匾额原为欧阳正精所题,后遭损坏,1980年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