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佛禅师以「生命的彻悟」为题做总结

講座会場
2015年7月12日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举办佛学讲座:「佛法、禅法与现代生活」。 以「原始佛法之深义」为题,由随佛禅师主法,明至尊者与生觉尊者联合宣法。
第一堂课:明至尊者开宗明义直指十二因缘法之经说原意。 佛陀是见十二因缘法正觉,其思想基础也是对「生的缘由与存续现况」的认识。至于现今所流传之提要句颂,则为当时为咏诵与方便记忆所编,实际内容则更为深细。
现前身心的因缘,在影响中现起,亦在影响中转现,迁流不息。尊者引经据典,详细讲解每个环节。除了特别提到「受缘爱,爱缘取」之句颂与实际身心运作的差异外,也点出造成苦的回路与贪爱结系之来处。
第二堂课:生觉法师从经法的理解开始,引导如何改变认知,运用到生活转化成行为举止。法师分三个层面解析当前身心的历程:1、觉察苦难人间的两难与矛盾。2、正观当前身心的缘起与系缚。3、觉悟人间烦恼的运转及黏着。原始禅法即是藉由身心五阴缘起的程序,自系缚处观察,知苦之缘由而得以度越。如能在生活中斩除纠结,息苦得利,才可说是真正回归佛法的真义。
第三堂课:随佛禅师用「生命的彻悟」为题做总结:在生命与生命相处的世界里,有生活上的必要与心理上的需要,其中难以避免有「要」或「求」。而人们总是以个人生命为本,有主观的看法与评价,好比所谓的「得或失」,乃是个人生命主观的评价。
在此评价中,求「得」,则「爱相聚」、「怨远离」;求「不得」,则「爱别离」「怨憎会」。此皆归为「生」的内容与表现。六触入处离不开环境与身心交错的缘起,都在影响中现起。佛法的重点,即在度越现实的苦恼,当我们想度越生活的苦恼,真实的佛法才能进入心中。
世人总认为黑白、好坏是对立,但从因缘观而言,实质上是「相互影响、衬托与呈成」,是在相互影响中呈现。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种我见的心境。
人与人在一起,欢喜没事就是慈悲。而智慧是有极限,了解现在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能解决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明白什么是现在不能解决或不必要解决的问题,而能将它留下来,这是让内在没问题的方法。
认真活在现在,珍惜眼前的人,努力解决现在该解决的问题,待人处事「不需要赢」。活在眼前不完美的平常世界,但有明见及智觉度苦的内涵,这就是生活中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