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资料及数据,为局长们分享慈济的环保理念及推动情形
高永文局长表示此行主要了解慈济如何做环保
环保局黄锦星局长仔细观看以回收宝特瓶所抽成的细丝及大爱感恩科技产品
丰财园在线香港讯 香港政府新上任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以及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两位局长,于2012年7月21日参访慈济香港分会静思堂。周玉莲师姊代表欢迎,因为时间紧凑,两位局长只有一个钟头可参访,因此首先播放〈台湾人物志.证严法师〉影片,并介绍慈济志业在全球的脉动,进行交流。
特地看环保
黄局长此次主要来了解香港分会的环保志业,因此慈济以完整的数据及数据,为局长分享慈济的环保理念及推动情形。香港分会目前在香港有十八个资源回收点,曾经有民众认知错误,以为所丢弃的宝特瓶,都是由清洁公司直接运走,但透过慈济志工的倡导,才了解分类的重要。
志工向民众表示,慈济所回收的物资一定会循环再用,彻底做到资源回收。家乐师姊表示,因曾有民众甚至偷偷躲在天桥高处,观察慈济志工是否真如所说,将回收物资彻底分类、清洁。在亲眼证实志工的具体实践后,民众因此更加信任慈济,愿意主动再做回收分类。
回收的资源用在哪里呢?家乐师姊进一步说明,慈济所回收的塑料,一号的塑料可制成派发给灾民的毛毯,它的程序是将收到的塑料先做分类,因为回收塑料种类不同。将它打成碎片成胶粒。绿色的胶粒就是从绿色的宝特瓶所打碎而制成绿色的衣物,白色衣物则是透明宝特瓶回收制成,完全不参杂任何的染料进去。
两位局长很好奇地拿起桌上的胶粒,并仔细观看以回收宝特瓶所抽成的细丝,及大爱感恩科技产品。
黄锦星局长说,香港的环保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空气质素、如何省电、节能减碳等等,如何再向前跨一步,不容易做到。自上任三个星期左右以来,局长去了不少地方实地去了解,也去过九龙湾物料回收转运中心参观,他认为大家都做得很好。他认为现在支持环保、有环保意识的民众,比起以前多了很多,政府思考希望在未来施政上、资源上,可以让香港的环保再往前一步。
局长又说: “慈济在台湾二十年的环保经验,可以让香港政府做很好的参考借镜。”在加入政府前,黄局长曾经以自由行去台湾旅行,刚好经过慈济的环保回收站,也进去了解过,表示让人很感动。因此希望透过慈济香港分会的意见,再看政府如何配合,让香港的环保做得更好。
高永文局长说,他曾去过台湾的环保站,也做了一个下午的志工,真正体验如何做资源分类。他这次是陪黄局长来慈济,是开始的第一步,主要来了解慈济如何做环保,以及如何将回收物制作成一系列的产品。环保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并带动全民有环保意识,就是要爱地球。
环保站有良能
从2006年开始做环保的陈宜卓师兄,因为曾到过台湾参观过环保站,那情景让他很感动,因此回到香港,一直很想争取一块地方做环保站,让人人可以做环保。
这一路下来,陈师兄有很多环保的启发,他说很多志工对环保都很用心,都很乐于付出做。在香港遇到的困难是,欠缺地方及倡导不足。以他个人的经验,大部份的香港人很乐意做环保,但需要一个团体,用具体的行动来推动。
为什么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会这么高?因为台湾有很多环保站,单是慈济就有五千多个,因此形成一股民间的力量,直接及间接推动了政府,不得不做环保。所以陈师兄认为,若要提高香港人对环保的重视,应该多设立一些环保教育站,因为回收之外,教育也很重要。九龙湾物料回收转运中心,就是因为它的面积大,让我们在做回收之余,还可以推动环保教育。陈师兄说: “任何机构团体、学校,只要他们想来,我们都会接引,希望启发他们在心中,有回收分类及节约的心态。”
互动时,志工一一介绍香港各区环保点的运作及民众的回响。李淑玲师姊说,当初希望在小区设立一个环保站念头,因为台湾有很多的环保站,也因为上人呼吁要在小区大力推动。有一次,经过她家附近鲗鱼涌小区时,留意到有块地方已经空置很久了,虽然地方面积很小,但仍可以发挥它的功用。正巧淑玲师姊认识水族馆商场的老板娘,于是尝试和她沟通,老板娘一口就答应了,以非常便宜的租金租给我们。
在志工的带动下,感动了这位老板娘,她呼吁商场内的商户们,将物资回收留给慈济;所以小区的环保站,真的发挥了很大的功能。鲗鱼涌环保教育站内,还有一些七、八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家,他们几乎每天都来报到,也想为环保尽一分心力。
进行流动倡导
周玉莲师姊分享在九龙区土瓜湾天光道的网球场、垒球场及棒球场做环保,收集场内的宝特瓶,并秉持着 “清净在源头”的概念,将所有宝特瓶清洗干净,让球场老板对慈济多了认识,有更好的评价及认同。
黄锦秀师姊在新界西的荃湾做环保,该区大部份为工业区,因此主要向公司行号回收为主。锦秀师姊眼见许多人,虽然有做回收的动作,可是一旦垃圾车抵达时,大家仍全部将所有已分类的物资往垃圾车丢,这举动让她感到心痛,并体会到教育倡导的重要性;因此她希望香港政府,可以多多帮忙倡导九龙湾物料回收转运中心的功能,广邀大家来参观,藉更多的教育倡导,让大家一起来做环保。
梁荣锦师兄刚开始要在马鞍山做环保时,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灵机一动,想到以流动环保车的方式。他自己有一部七人座的私家车,就通知住在同小区的志工们,把家里的回收物资,包括报纸、铝罐或宝特瓶等,放置在自己家里,每隔一星期或两星期不等,再开车沿途去回收,通常将整部车子都塞得满满的,第二天再载去变卖,这是最早期时的作法。
现在则向政府申请地方,以小区倡导为主,称之为 “流动倡导点”。在每个星期六的上午在耀安邨及恒安邨的天桥底向附近居民做倡导,请民众把家中的纸类、胶类及铝罐等拿过来交给慈济,并且将所得的用途告诉他们。
此外,还有去白石烧烤场跟老板沟通,据老板说,以前他们自己拿去变卖,但发现回报率太低,加上数量庞大费时,最终还是当成一般垃圾处理;后来慈济志工与他们接触并表明希望做回收时,老板非常乐见其成。而一些透过参与白石烧烤场回收的志工,本身也有深深的体悟,原来在享乐的背后,竟然造成损人不利己的后果。
听完志工的分享,相信高永文局长、黄锦星局长对慈济的环保推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期待不久的将来,香港的环保能做得更落实、更普遍,全民一起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