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是通过《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写道,玄奘讲法时,菩萨前来,拍着宝台厉声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吗?”
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佛法,却不知大乘佛法如何。”
菩萨道:“你这小乘佛法,渡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由此,玄奘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路途。
那你知道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区别吗?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
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
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解脱,不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