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中,佛法、佛学很容易被混淆,若厘不清会影响个人修学,甚至阻碍同修之间的交流。
“法”者,梵语达摩耶,此云法。法以“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为义,佛教中有色法、心法、心所法、相应法、不相应法、无为法。世间形形色色,般般样样,可思可议的,不可思不可议的,无一不是法。
而佛法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佛教的道理。而在佛的方面来说,是有觉又有道的,在迷沦的众生的方面来说,则是有觉而无道,所以佛教的道理对众生来说,是有用的。
佛法能让人明白,或者说,佛法是一种让人明白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度人出苦海到彼岸。
“法”者,梵语达摩耶,此云法。法以“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为义,佛教中有色法、心法、心所法、相应法、不相应法、无为法。世间形形色色,般般样样,可思可议的,不可思不可议的,无一不是法。
而佛法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佛教的道理。而在佛的方面来说,是有觉又有道的,在迷沦的众生的方面来说,则是有觉而无道,所以佛教的道理对众生来说,是有用的。
佛法能让人明白,或者说,佛法是一种让人明白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度人出苦海到彼岸。
佛学是佛的学问,是一门深奥的学理。
人们研究佛学,就是把佛所说的法相和言教融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学术性的系统研究,拿佛法当一门学科,无论出家在家,凡是能够博览群经,博闻强记,旁征博引者,无论是否开悟,都能称之为佛学家或者佛教学者。
懂得佛学不代表就是学佛。
学佛是由解起行,把所学的佛法、研究的佛学理论,躬身实践,所谓由闻而思,由思而修,行起解绝。
学佛之实行实做,有从智门入手的,有从行门入手的。从智门入手的,多是利根人;从行门入手的,多属钝根人。可是现代人从智门入手的,往往被聪明所误,横起知见,易入流俗。
如普通一般学教人,大多是觉于口而迷于心,长于言而拙于行,这样尚不如从行门入手的比较可靠。真正上根利智的人,虽然其宿根深厚,要之其前因亦从行门中来。如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阿罗汉等,莫不各有其所修之行。
在劝化方面来说,也是劝人“修”,没有劝人修智的。实际上,“行”的工夫到家,自然就生出智慧来。
因为众生本具妙智妙慧,无须另外去修,只要行力坚固,始觉妙观察智显发,本觉大圆镜智自然现前。尤其出家当法师,更要注重行持,如果没有行持,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无济于事的!想行持,必先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