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听法师或学佛的师兄说
某某居士“有善根/善根深厚”
这里的“善根”是什么意思?
本期讲堂就来分享如何养护善根
让我们的善根深厚,越来越好
“善根”是什么意思?
善根,是指我们身口意所作的善业,这些善业就像树根一样能够向下扎根,令大树开花结果,继而生出更多的善。
为什么每个人的
善根不一样
贪瞋痴的抗性不同
通常,善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不贪善根
见到金钱、名利、美色等,能不贪、不爱、不乐。
不瞋善根
不愤恨一切众生、不起报复心,不做不利别人的事。
不痴善根
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明白通达,知道什么是善法、不善法;应该修什么法、不应该修什么法。
因为我们每个人能做到无贪、无瞋、无痴的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善根也有深浅的区别。
“善根”会不断变化
此外,善根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可以“断”,可以“续”,也可以“生”。
断善根
据经典记载,有几种情形可能“阻断”善根,就是在善根建立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了违缘,所以无法相续,中途转向了作恶。
1.心生邪见,如否定因果、谤佛等;
2.听从与随顺那些引导自己向恶的人;
3.聪明果决的去干坏事,越干越勤快,越干越开心;
4.对已作的恶事,以及将获的果报没有丝毫的畏惧与后悔;
5.对于那些有恩于我们的父母亲朋、乐于说法、受持读诵经典的人,以及那些身处危难中的人不存丝毫同情心,反而故意伤害。
这里所说的“善恶/好坏”可以按普世的善恶观来简单判断,即是否能给自己带来人天福报,乃至解脱的善法;是否能在利益自己的时候,非但不损害众生,反而让他们也能受益。
续善根
对于阻断的善根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来续接:
1.思唯敏捷,行动果断,在为恶后能及时忏悔,再不复犯;
2.看见亲友学佛、获得福德,从而受其感染,弃恶向善;
3.从勇猛精进之人那里听闻佛法;
4.对违悖佛理的各种谬见产生犹豫,并最终决定转向正法。
如何培植善根
我们今生能够听闻、信受佛法,都是往昔所种下的善根种子成熟的缘故。
有些人刚皈依后,或者是刚参加共修活动时,宿世的善根被启发出来,感觉状态很好,每天都很精进;
但我们毕竟还有烦恼,如果不继续深入学习,时间一长,好的感觉慢慢就会消失。
因此我们既要珍惜已有的善根,不让它受到阻断,还要懂得如何让我们的善根增长广大。

布施
佛教的布施有许多种,可以是捐助他人资财的财布施;
可以是宽慰、鼓舞,令他人摆脱紧张、沮丧、恐惧的无畏布施;也可以是为他人诵经念佛、令其与佛法结缘的的法布施。
持戒
凡受三皈、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等,并能严格持守,兼之行持十善,从而减少“贪、瞋、痴”等不善根增长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善根自然得以增长。
修福
去做一些能生起福报的事,比如布施、孝亲、随喜他人行善,或是在自己做了善事之后能充满欢喜与自信,继续坚持善举。
闻思
听闻佛法时,能专注、恭敬、具希求心,不会因为觉得法师讲述的内容“早已知晓、浅显普通、不够有趣”而生远离、轻慢之心。在听闻以后,还要思惟其义,学会运用。
修慧
除了修福德以外,还去修习能生起智慧的善法,比如诵《净行品》后,知道遇到各种情形时,应该发什么样的愿,应该起什么样的念,并切实地这样去做。
饶益众生
普遍的去利益一切众生。注意这里的饶益众生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它需要智慧和大悲心。
有大悲心才能对一切众生,不分冤亲、不分远近的去利益;
有智慧才能知道怎么做才能客观上真正利益对方,而非是自己主观强加的“我觉得这样做就是对他好”。

要注意的是,培植善根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持续维护,否则已种的善根也有可能结出苦果。
比如行善后,对善举反悔;又如行善后,暗暗祈愿自己借此善根,能够有钱有势从而可以报复欺负过自己的人等。
综上,善根的深厚与否还得靠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让未生的善根向下扎根,让已断的善根再次接续,让已生的善根更为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