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快乐吗?
幸福吗?
当被问到这类问题时
是否也是一言难尽,一阵心酸?
最近有师兄问
“如何提升幸福感”
话题虽大
我们略从佛法层面做一二分享
怎么样的心性和行为,能够提升幸福感?
就是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在正确人生观念的导向下而开展的行为。
在佛教“八正道”的学修中,首先就要树立“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信念,对世界和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正思维”,也就是把正见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志向,进而去实践和奋斗。
佛教提倡的人生观念,以三皈、五戒、十善法等为代表。
三皈,指以佛、法、僧为认同与依靠的对象,从而开启自己内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功能。
五戒,在明了善恶因果的基础上,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断除恶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个合格的公民。
在断恶基础上进而修习善法,也就是在五戒基础上,还要力行十善,不但自利,还要利他,从而完善佛弟子的人生修养。
太虚大师曾提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在强调好好学修,完善我们的人格。他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也在强调佛法是重现实、重人生、重智慧、重慈悲的。
太虚大师曾在《佛教的人生观》中这样开示:“小乘滞空寂之境,独觉乏悲济之心,统观法界,修菩萨行、证如来果者,唯在乎人而已。伟矣哉!人生欤!美矣哉!人生欤!是大丈夫能为大事!盖圆觉之乘,不外大智慧、大慈悲之二法,而唯‘人生’具兹本能。”
“……我们现今所主张提倡者,即为大乘佛法的人生观。换言之,即求完好的人道生活之实现,以为大乘之因地是也。”
人身,难得,今已得。把人做好,即是圆满觉悟的基础。因此,皈依三宝、明因识果、断恶修善、完善人格,不仅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升幸福感,也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