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佛教礼仪——叉手礼

2025-01-14 12:59 来源: 丰财园精舍

 

 
 
 

 

 随着以为唐朝背景的电视剧《国色芳华》的热播,一种礼仪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叉手礼”。

唐朝叉手礼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叉手礼起源于佛教寺院,最初是佛教礼仪的一部分,表示对佛陀和佛法的敬意和感恩。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开始用“叉手”来表示尊敬。到了西晋,这种礼仪逐渐发展成为世俗的“叉手”礼,僧人和俗人都可以使用。

在唐朝,叉手礼不仅在佛教仪式中使用,还被引入朝廷礼仪中,成为官员之间表达尊敬和恭敬的方式。唐朝官员在见面时常常行叉手礼以示尊敬,这种礼仪在朝廷仪式、朝贺皇帝、祭祀祖先等场合也被广泛使用‌。此外,叉手礼还被文人雅士视为一种彰显修养和教养的方式,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尊重

叉手礼的动作非常简单,两手掌心相贴,指尖向上,交叉放置在胸前。这个动作的含义有多层次解释,其中最主要的是表示虔诚和敬意。通过叉手放在胸前,人们展示了对对方的敬重和重视。另外,又手礼还象征了人与天的联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联系。

总而言之,唐朝叉手礼是一种古代尊敬和恭敬的表达方式,起源于佛教寺院并被引入朝廷礼仪中。它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敬意和尊重,还传递了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氛围。这个动作在唐朝的官员和文人雅士之间广泛应用,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在安阳唐代赵逸公墓出土的壁画上,可以看到一名正在行叉手礼的侍者,这进一步证明了唐朝叉手礼的普及和使用。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