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根本的内涵,就在“缘起性空”这四个字。
缘起与性空
“缘起”对应的是“缘灭”。有起,就有灭。生、住、异、灭是一个循环。灭的当下又有了一个新的起。所以,因缘和合而建立,即是缘起;因缘散坏而异灭,即是缘灭。

由此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痛苦,也没有不变的快乐。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就是“无常”。今天我坐着讲课,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假如我的师父在上面讲课,我就变成了学生,他变成了老师。我们的身份、心情,乃至身体状况,也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认真不当真
因为我们在缘起中,要感受因果。所以我的师父曾告诉我:看待人事物要认真,但不当真。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因果、缘起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我打了你一巴掌,你对我肯定不会生欢喜,我们之间还会结下恶缘。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缘起,每一个当下,思考它的善恶、对错。
但是,我们又不能当真。正是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的、变化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比如,我对你微笑了一下,于是心里开始琢磨:我都对你微笑了,你难道不应该也对我微笑吗?如果这样想,那就当真啦!所以,只要我确定要做这件事,做了以后他会对我怎么样,不重要。这就叫不当真。
所以,我们再来回味这两句话。第一句,认真不当真。我们要在因上认真,但是结局如何不要过于在意;第二句,明知虚妄,还要装模作样。虽然不当真,但我依然要好好去做。既不落有边,也不落无边,保持中道。
佛重治心
“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所以,佛教并不十分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回到心上来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