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春节后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张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元宵)等习俗,那么,这元宵节从何而来,与佛教又有何渊源?
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印度摩揭陀国,有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燃灯供佛的做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在皇宫和寺庙里燃灯供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此后相沿成俗,延续了下去。
到唐代,赏灯活动更为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元宵节此时已经发展成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民间的灯会十分壮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 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 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 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 灯。
“灯”是佛教中种种供养之一。无论五供、八供、十供中,“灯”皆属其中之一。在佛教的许多经典中,记载着关于供 灯的功德,还有那些因供 灯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供 灯”,也是重要的修行法 门之一。
祈福,可以供 灯;超度,可以供 灯;在寺院的佛前,多会有一盏常年不灭的长明灯。
佛教注重于智慧的修学,解脱生死也是依靠对“慧”的证悟。佛陀善于用比喻来为众生开示,在众多的比喻中,“灯”便是其中之一。点燃的灯所带来的光明,便如智慧一般,照亮黑暗。
正所谓:“点燃佛前灯,息灭心头火,愿以大智慧,照破众无明。”所以,我们不仅要依靠净障集资的供 灯来积累福德资粮,更应该深入经藏、广学多闻、实修实证来累积智慧资粮。这样,才能早日成就福德、智慧两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