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迦牟尼佛有“佛陀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具备这十种德行,就称为“世尊”,也就是世间和出世间最尊贵的人了。所以,过去的佛教都称佛为“如来”或“世尊”。
佛陀是觉者,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称呼“佛陀”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称“伟大的佛陀”、“慈悲的佛陀”时,更觉得很有感情。我觉得佛教还是应该统一这十种尊号,可以“佛陀”的称号作为标准。
“如来”,“如”是静态的,不动的,是佛的法身;“来”是动态的,会动的,是佛的应身。成佛以后,不动的法身和度众的应身结合,如如而来,是指佛陀在不动的法身中,悲悯教化世间,所以称作“如来”。
“应供”,意思是如来经过累劫的修行,已经成等正觉,堪受世间的供养和尊重。
“正遍知”,是指佛陀具有大智慧,能正确了知一切法,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明行足”,是指如来三明、六通一切具足,能力超强。
“善逝”,是指佛没有烦恼,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都善于化解。
“世间解”,就是对世间一切瞭然于心。
“无上士”,即无上的老师。佛陀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世间众生无人能够超越。
“调御丈夫”,指佛陀善于调伏、教化世间大众,导人向上。
“天人师”,也就是天、人都以佛陀为老师的意思。以上就是“如来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