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认为:学佛就是放弃今生求来世,舍得当下赢未来。
佛说因果不虚,如影随形。
人们相信,过去的种种恶缘造就了当下种种磨难。而末法时代,人们破戒、妄语、算计,不修身口意三业,一世比一世福德寡薄。如果没有佛菩萨庇佑,为你消业免灾,人是不可能有未来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许多人拜佛求佛,希望得到佛菩萨的“特赦”,弭灾了业,甚至还想着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其实,真正了解佛教的人知道:这个世界没有西方极乐净土,无论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还是他的亲传弟子,如阿难、大迦叶等大阿罗汉们,谁都没有去过极乐世界,而是“永断轮回”的涅槃境。
“我身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我的人生和烦恼都已经尽了,清净修为也已经完成,需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不会在受到“七有”的困扰了。
这就是“有余涅槃”,因为还有此身为依,等命终之时,此身以无能为依,就彻底进入“涅槃境”了。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佛陀跟他的弟子们追求的是:今生了尽自己的烦恼、意愿,不奢求来世,更不幻想着自己死后去一处所谓的“佛国天堂”。
正因为如此,阿难尊者曾代佛宣法时,就讲过一个观点:“勿追于过去,勿愿于未来!”
如是闻,佛住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有一次,阿难尊者在东园的鹿母讲堂召集四部众,将他从佛那里听闻的经典转述给大家。
彼时,阿难说了如是一段意义深远的佛偈:
“勿追于过去,勿愿于未来。
一切过去者,彼已皆舍弃。
未来者未至,而彼现在法。
处处善观察,不摇又不动。
了知彼修习,唯应今日作。
作须必热心,谁知明日光?
不遇死大军,实谓无是事。
热心如是住,昼夜不懈怠。
此一夜贤者,谓静寂默者。”(《阿难一夜贤者经》)
显然,阿难尊者这首佛偈让许多人更加困惑:
不是说一切皆有因果么,为什么“勿愿未来”?当下我们布施积善,不就是图个未来能善有善报么?
不是说一切缘业所转,为何却说“谁知明日光”?要是没有未来,你看看到底有几个人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布施出去?
阿难讲了一夜经,许多佛弟子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有疑惑就要问,问谁?当然是问佛。
第二天,四众弟子向佛请教,阿难尊者这首佛偈是不是佛的意思?有意思的是,佛听完这首偈子,面带欢喜,只说了“善哉”二字,而后静寂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