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如何才能完善僧格 必须要勤修戒定慧

2015-03-18 14:19 来源: 丰财园在线

每个僧人都是佛教在世间形象的代表,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百姓的关注,并且与佛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僧人是沟通普通百姓与佛教的重要枢纽,是大多数人接触与了解佛教的桥梁。普通百姓对佛教的认识,往往就取决于对僧人的认识。普通百姓觉得佛教是否伟大,完全取决于他是否遇到一位好师傅。由此可知僧人的僧格是非常重要的。

遗憾的是,今天的佛教界,僧格和形象不如法者为数不少!有些人以为出家后一了百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饭吃就行了。有些人干脆贪图享受,甚至有拜金主义的倾向。还有些人修行修得怪怪的,以至于旁人无法和他接触。修行人为什么会越修越怪?原因是偏执一端。真正的修行是对身口意进行全面改善,其人格应该比普通人更健全才对。但现在很多修行人根本不学教理,仅仅执着于某种特定外在形式,执着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于是越来越偏执。过分重视体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任何宗教的修行包括世间的气功,只要在心智训练上下点功夫,都会有体验,但不一定是有益的。很多练气功者走火入魔,都与执着体验有关。所以,修行需要有正见的指导,如果局限于自己的感觉,是很容易偏离中道的。修行人如此,干事的人又如何呢?干到后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庸俗,久而久之,几乎跟世人没什么区别。至于学教理的,往往学到后来很狂,狂到不可一世。所以,不管是修行的、做事的、学教理的,要避免怪,要避免俗,要避免狂,都需要有健康的人格。没有健全的人格,何以为人师表?又何以教化世间?在弘法过程中,言教固然重要,身教更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如何才能完善我们的僧格?无非是勤修戒定慧。

首先是戒律的学习,戒律中要求我们“五年学戒,不离依止”。为什么要规定五年学戒?是大有深意的。佛陀在世时,戒律就是僧团的生活规范,出家人大可不必用五年时间去学习戒条。不像现在研究戒律,各宗派都有不同的开遮持犯,律藏中有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说一切有部律等等,此外有更多的论与疏。弘一大师研究律学二十年,还自谦仅仅是打下一个基础。但在原始僧团,戒律只是僧团的生活准则,比如布萨、安居、学戒,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只要生活在僧团,不出半年就会知道。既然如此,佛陀为什么要规定五年的时间学戒?原因在于僧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从一个世俗的人转变为有威仪有道德的出家人,具有完善僧格,需要彻底改变在世间薰染的习气,纠正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戒律的意义在于,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规范,具足威仪。现在很多出家人,虽然也剃头、也披袈裟,但行为举止却与世俗人没有区别,不过是光头俗汉而已。所以,需要有五年时间在师长身边,通过不断熏习,才能在僧团中如法地生活,才能代表三宝的清净幢相。

其次是修定,今天的人很浮燥,有些出家人也不例外,跑来跑去,住在这里想着那里,到了那里又想着另一个那里。这山望那山,一山高过一山,跑来跑去不知道究竟该去哪里。滚滚红尘滚得让你头昏,滚得让你抵挡不住,只好跟着乱跑,到哪里都不安心,还怎么修行?古人说:“板凳坐得十年冷。”不管是学习还是修行,要耐得住十载寒窗。不肯静静地下几年功夫就想出成就,所谓快速成材,能成什么材?火柴罢了,稍微一摩擦就把自己烧了。什么是定?必须终日枯坐、足不出户才是定吗?不是。能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就是定;能在研究所老老实实地读上五年书,就是定;干事时专心致志地做下去,就是定;听到别人责骂不发火,就是定;看到别人名利双收不动心,也是定。《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为舍利弗开示宴坐法门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才是大定。心若能真正静得下来,则行住坐卧都可在定中。

此外,还要有慧。有了智慧之后,才能具足正见和正确的心态,摆脱因为学教引起的狂妄,纠正因为修行引起的偏执,防止因为做事染上的庸俗。有了智慧之后,才能时时保有朗照不住的心,不会执着在我法二执中。

修行是要去证什么、得什么吗?非也!戒律,是外在形象的建立,定与慧则是内在气质的升华。有的出家人,你一看到,就会觉得超然物外,不同凡俗。所以说,戒定慧的修行,就是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彻底地改变一个人。

   僧人宣扬佛教知识任重而道远,责任更是重大。良好的僧格更是富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摄受力,甚至能够感化世人,使普通百姓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走上学佛之路。因此,培养僧格也是各位僧人修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编辑:AdminLijin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