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男子。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如是二见不名中道。
无常无断乃名中道。无常无断即是观照十二因缘智。如是观智是名佛性。
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亦不得名为佛性。
佛性虽常。以诸众生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
何以故。不见佛性故。
善男子。是观十二因缘智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子。
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为热病。何以故。能为热病作因缘故。十二因缘亦复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
有因者即十二因缘。
因因者即是智慧。
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行因识果。
以是义故。彼无明体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尔。
善男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
是因非果如佛性。
是果非因如大涅槃。
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缘所生之法。
非因非果名为佛性。
非因果故常恒无变。
以是义故。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
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众生业行不常不断而得果报。
虽念念灭而无所失。
虽无作者而有作业。
虽无受者而有果报。
受者虽灭果不败亡。
无有虑知和合而。
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
十住菩萨惟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
以是义故。诸佛了了得见佛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
善男子。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犹如拍毬。
善男子。是故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
见法者即是见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
善男子。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
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
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附注:这边和无量义经讲的相符合,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对文字产生不同解义,而有不同果)
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大般涅槃經 ~ 十二因緣
善男子。十二因緣一切眾生等共有之亦內亦外。
何等十二。
過去煩惱名為無明。
過去業者則名為行。
現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為識。
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為名色。
具足四根未名觸時是名六入。
未別苦樂是名為觸。
染習一愛是名為受。
習近五欲是名為愛。
內外貪求是名為取。
為內外事起身口意業是名為有。
現在世識名未來生。
現在名色六入觸受名未來世老病死也。
是名十二因緣。
善男子。一切眾生雖有如是十二因緣。或有未具。如歌羅邏時死則無十二。從生乃至老死得具十二。色界眾生無三種受三種觸三種愛。無有老病亦得名為具足十二。無色眾生無色乃至無有老病。亦得名為具足十二。以定得故故名眾生平等具有十二因緣。
善男子。佛性亦爾。一切眾生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