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捐助慈善事业要存有的三种观想

2020-05-07 09:27 来源: 丰财园精舍

 

       我们要达到布施的最高境界,就要用到《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三轮体空”的智慧来观照内心。例如,你去捐助慈善事业,就要存有以下三种观想。

 

  第一、不要执着是“我”所捐的。

 

  因为从佛法的究竟了义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身体是因缘所生法,缘起缘灭,多少年之后“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只是个空相而已,不必执着。有些人在寺庙捐款之后就昂头挺胸,虎虎生威,感觉我捐了很多钱,我是大功德主。其实他不明白,虽然捐了很多钱,但因为太执着于“我”所捐的,生起傲慢之心,于是无漏的福德就变成有漏的福报了。

 

  第二、不要执着于所捐的对象。

 

  有些人捐助了贫困学生读书,多年之后学生有所成就,却从未来看过他,于是他内心里起烦恼了,觉得这个孩子不懂得报恩。想一想,你当初去帮助他的时候,就是想他来报你的恩吗?所以,一旦执着于你所捐助的对象,就会起嗔恨心,那么布施的福德也就漏掉了。我们要把对象也看成空相,“施恩不求报”,如此才能成就圆满的功德。

 

  第三、不要执着于所捐之物。

 

  有些人一时冲动,捐款帮助别人,结果事后冷静下来一想,我怎么捐了这么多,心里后悔了。其实,所捐之物多少年之后也不复存在,也是一个空相,但是所作之善却让你的福报转增,而且永远跟随着你。如果执着于所捐之物,就会生起懊悔心,布施的功德也随即打了折扣。

 

  所以真正的布施,是用“三轮体空”的空观智慧,观照三者皆不可得,心无所住而行布施,这样所得到的即是无漏的福德,是出世间的资粮,这个才是真正的得到。太执着地行善,心有所住,就是有漏的福报,看似得到,最终在轮回中消散磨灭,因此不可不慎。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