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愿生心就是菩提心,心就不一样了,就感到很欢喜、很安乐、很稳定。同时也知道,愿生心不仅是菩提心,还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超过圣道法门的菩提心,这就更加满足了。它的内容、意义是不一样的,是现成的,这个菩提心发得就觉得很满足、宝贵,我们就不会被圣道门的观念所左右,所摇摆。
一般观念都轻视愿生心,重视菩提心,认为“愿生心,就嘴巴张一张,愿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很浅,很容易,很轻;‘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菩提心才勇猛,才宝贵”,所以轻视愿生心,重视菩提心。但是这个菩提心他又做不到,“这样往生怎么有分?”
以净土门来讲,圣道门的菩提心,发愿度一切众生心固然很可贵,但是我们发不起来。同时,净土法门愿生心,比一般的菩提心还要可贵,愿生心是发一个准一个。一般的菩提心,就如经中讲,发菩提心的人多,得菩提果的人非常少,像鱼子非常多,成鱼的非常少。当初发心的很多,但是多会退堕。因为这个心并不成熟,还没有结成子,因地所发的,能不能结成果还不知道。就像树上的花一样,春天一来,繁花似锦,但是经过一场风雨,落英遍地,很多花被打落了。开花很多,但是结果不多。虽然发了菩提心,花开了,被烦恼的风一吹,被业障的雨一打,众生的恶业、环境的种种限制,风雨交加一扫杀,菩提心就退了,所以成果的很少。
但是净土门的菩提心不一样,籽粒很饱满,丢到地里一定会发芽,而且这粒种子是金灿灿的。六字名号就是佛种,佛种给你了,这是果上的菩提心,怎么会不发芽?仰仗六字名号,念佛愿往生,没有一个不成功,没有一个不成佛。阿弥陀佛的法门真是好,每一个孩子都长得好,都是菩萨,不会有闪失的。
对愿生心和菩提心的关系,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说愿生心和菩提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家被动摇、被破坏,自己信心不足,又听说菩提心很好,发菩提心又发不够,又发不起来。发不起来,一方面担心害怕,“这样我可能不能往生”;另一个就作假,发不起来,但是要发啊,怎么办呢?就自己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发起来菩提心了”,这是作假,不叫发菩提心。
再一个就是破坏别人,这是很多人干的事情,很骄慢,“我都发菩提心了,我受了菩萨戒了,我是大菩萨了!”拿指头去点人家,“你看你都没有发菩提心,你这样念佛怎么能往生啊?”破坏别人的善根。
如果对净土法门不了解,对菩提心、愿生心之间的界限不清楚,就有这几个过失:一是担心害怕自己不能往生而退心;二是作假,“我发大心了”,冒充;三是骄慢,自己膨胀;四是破坏别人的信心。
如果自己一点不了解,也很容易被别人破坏。如果了解这个愿生心,你就知道,愿生净土就包含了菩提心,而且是果上菩提心,你会感到很满足。
而且你会有机深信,“我们这样的罪业凡夫要发自力大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阿弥陀佛怜悯我,救度我,这样我就可以解脱了”。你也可以度众生了,也可以这样去告诉别人,你不会骄慢,不会动摇,不会退堕。你会欢喜,会慈悲,会谦和。
所以,了解这一点意义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