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一切苦痛都是从贪、瞋、痴、慢、疑而来,我们若想消除痛苦,就必须知道苦因,所以要把痛苦当成老师。藉由苦的刺激,我们才会产生出离的愿望,也才有探求真理与追求自在解脱的机会。
以生病为例,生病了怎么办?我们要知道身体本来就是假的,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身体既然是假的,也就没什么好病的,所以身心变化的时候,也可以拿来修行。日常生活的修行,就要让一切都转为佛法的修行助缘,这样就不会活在是非和对立当中,或是富贵和贫贱当中,以及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了。
要有出离心,必先离五欲。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的诱惑太多,所以要出离并不容易。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如穿衣、吃饭和走路等,所有待人处世的行、住、坐、卧等细节上,都能死心塌地好好用功,为佛法作干城,不贪恋世间所有,只以清净的佛法作依归,就会逐渐超越过去的执着。
佛陀教导我们,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是要以众生的利益优先。
当我们的发心正确了,不为自己,但为他人,就能够超越自身的执着与束缚,获得绝对的轻安。
因此我们要时时将心灵的房间打扫乾净,让它充满慈悲与宁静,散发出智慧的光明;如此,不但能改变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能改善居住的环境以及社会的磁场。
因此努力不懈地修行,就是自在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