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没有“烟戒”,佛弟子就可以抽烟吗?

2018-12-30 09:35 来源: 丰财园





 
        新年在即,亲友相聚,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后,难免有点点火光,丝丝青烟,扑向面庞,钻入心肺。在氤氲的烟云中,不少佛弟子都会心存疑问:佛陀虽然制定了“酒戒”,但似乎并无“烟戒”那佛弟子还需要戒烟吗?
 
       戒律,是佛陀根据弘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的情形(例如:某比丘犯了某种过错、或是某些行为引发了社会的不理解),为了有利修行、方便教化而制定的准则。
 
       而烟草是在佛陀涅槃后才传到印度的,佛陀自然无法制定关于烟草的戒律,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对吸烟网开一面,恰恰相反,根据佛教的制戒精神及对修行的要求,佛教是反对吸烟的。反对吸烟有三大理由:
 
       增贪嗔痴,聚大苦报
 
       佛教根本教义之一就是要通过修行,息止贪嗔痴烦恼,达到心无挂碍的清净状态。而吸烟却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正如佛陀当年在祗树给孤独园的开示: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当一个人开始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随着吸入的烟雾进入血液,7.5秒后侵入大脑,直接刺激大脑的快乐中枢,令吸烟者对香烟的味道与抽烟的感觉(于结所系法:色、受、想、行、识等)生起愉悦(味着)。
 
       在30~60分钟后,尼古丁对大脑就会产生抑制作用,让吸烟者不断回想先前快乐的滋味(顾念),准备再抽一根(缚着)来驱走抑制感,于是有空就抽(痴),抽不到就恼(嗔),这种起伏的情绪周期会把人束缚起来,“瘾”就此而生,“苦”也随之而来(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
 
       四大不调,生老病死
 
       虽然佛教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如梦幻泡影般,微脆虚幻,不应去执著,但是在我们真正有这个境界以前,还是需要借助身体去踏实修行的,也就是“借假修真”。而吸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显然是一大障道因缘。
 
       据调查,烟草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四十多种致癌物或促癌物、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
 
       就像浓烟经过烟囱,日积月累,烟囱壁上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烟垢。人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也是这样,如果持续吸烟,在依赖尼古丁的同时,健康也不断被侵蚀,并最终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血管、慢性呼吸道、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
 
        害己及他,减损福报
 
       佛教一向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而抽烟不仅有损自身健康,二手烟还会继续危害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据统计,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之中的成年人,肺癌发病率会提升20%-30%;心脏病发病率会提升25%-30%,儿童则更加岌岌可危。显然抽烟这一做法非为佛教所提倡。
 
       此外,佛教也崇尚俭约。正如印光法师开示:“鸦片香烟,其毒极烈,花钱买害,痴人可怜。”吸烟者,贪其滋味,在减损健康的同时,也在损耗着自己的福报。可能有人会问:吸烟只是花些小钱,怎么会消减福报?
 
       殊不知福报由过去世以及今生的点滴善行积累而来,享受一分便消耗一分。与其空耗福报、有损健康,不如把吸烟的费用,用于点滴慈善,利益众生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福田播下善种。
 

编辑:admin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