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代表团一行 参访五台山黛螺顶
不同文化间的友好交流
赠送《药师经》
赠送五台山全景瓷盘
介绍释迦牟尼佛堆锦
礼拜五方文殊
参访现场
黛螺顶山门外合影留念
2016年6月23日,“法显大师——一带一路先行者”研讨会在中国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举行。2016年6月24日,农历丙申年五月二十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光寺方丈常藏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法音》编辑部主编桑吉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王立先生、五台山佛教协会秘书长悲月法师陪同斯里兰卡万达路维·乌帕里长老一行及此次论坛专家学者教授等登上了黛螺顶朝拜了五方文殊菩萨。
五月二十日,阳光明媚,上午九时许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小朝台黛螺顶寺住持昌善法师,在黛螺顶寺客堂亲切接待了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昌善法师欢迎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的到来,并介绍了黛螺顶寺小朝台的历史和由来。
昌善法师说:“根据《清凉山志》的记载,唐朝时候,比丘法念禅师就在这里修禅悟道,大雄宝殿前面的两棵松柏,就是这里‘松说苦空’历史的见证。在明朝成化年间,形成了黛螺顶寺院的格局,历史上这座寺院,叫做佛顶庵,也叫青峰顶;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乾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一五九二年到一七五零年,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延续至今。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来过五台山六次,然而,他前四次上五台山,总想登上五台山五个台顶,礼拜五方文殊,由于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山路坎坷,五台山气候异常,台顶更是山高风急,严寒恶劣,阴晴不定,变化多端,要想一次完成朝台,很不容易。五台山五个台顶,东台有聪明文殊菩萨,南台有智慧菩萨,西台狮子吼文殊菩萨,北台无垢文殊菩萨,中台儒童文殊菩萨。五方文殊菩萨代表着五种世间的佛,同时又代表着佛的五种智慧,东方大圆镜智,南方平等性智,西方妙观察智,北方成所作智,中央法界体性智。文殊菩萨是过去七佛之师,诸佛之母,威德不可思议。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年,乾隆皇帝第四次登台受阻后,听说当时这里的住持青云和尚在中台顶演教寺住了二十年,很有修持。于是乾隆皇帝把青云和尚召集到菩萨顶的行宫询问,你能在中台顶的演教寺住二十年,朕怎么一次也上不去呢?并说五年后再来朝台时,不登五个台顶就要朝拜五方文殊。五个台顶的寺院始建于隋朝隋文帝年间,青云和尚和大众师父商量,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这就有了黛螺顶五方文殊殿。公元一七八六年三月,乾隆皇帝登上了黛螺顶,在五方文殊殿敬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心愿了却了,心里很欢喜。在黛螺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到太阳东升,霞光万道,兴致大发,写了一首诗: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来这里朝拜五方文殊称作小朝台,这就是小朝台黛螺顶的由来。小朝台方便了信众,不用亲自登上五个台顶,便能全部拜到五方文殊菩萨。所谓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客。”
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虔心合掌,感谢昌善法师的解说。昌善法师还为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赠送了《药师经》和五台山全景瓷盘。
最后,法师祈愿慈光普照,智光普照,祈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祝愿大家法喜充满,身心愉悦。
从客堂出来,昌善法师陪同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参观黛螺顶。
斯里兰卡简介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英联邦成员国之一。中国古代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斯里兰卡是一个大多数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在斯里兰卡佛教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斯里兰卡居民和佛教僧侣对话时,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佛教僧侣和信徒。在参观佛教寺院时,不能对佛像做踩、跨、骑等无礼动作,而且进入寺院,要赤脚,不可穿鞋和袜子,也不可带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