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寺:
位于江苏扬州城南左运河畔东岸,因塔而闻名,现为旅游景点。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关于此事,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王世贞《文峰塔记》中说:“此僧在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日镇存,把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塔建成后,当时中丞邵御史闻而喜之,题名“文峰塔”,将文化、宗教、民俗合而为一。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倾倒附地。次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将塔尖增高一丈五尺。咸丰三年(1853)寺遇兵火,塔遭火焚,木质结构全部毁坏。由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募资主修。塔尖合“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矗入云霄,水陆之人皆仰瞻惊叹”。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是塔的主要建筑构件,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