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大会在众僧人齐诵平安经声中拉开帷幕,庄严肃穆的诵经声把新年的祝福洒向全州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嘉宾。庆祝大会上还将举行传统的龙舟比赛、放高升、放孔明灯、堆沙、祈水泼水以及各种文艺活动。
背景:
傣历是傣族根据本民族特点制定的傣历纪年法,创于公元前96年,傣历一年的回归长度为365.258日(即一年共有365天6小时12分36秒),朔望月为29.530583日,双月29日,平均12个月,闰年13个月。每年分冷、热、雨3季,月序由6月始,顺序至5月止。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10月。傣历干支约于东汉时由汉地传入,使用年代早于纪元纪时的方法。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隔4~5年有一次8月大月。 每月又分“月出”与“月下”两个半月,望日(十五日)之后称“月下一日”,顺序数至晦日,并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五星)纪日的周日法。19年置7个闰月,皆置闰于9月,傣语称闰年为双九月之年。泼水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末一日为新年,固定在傣历6月6日~7月6日之间推移,具体日期根据太阳运行位置决定,与月相变化无关。傣历中使用一种自建元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用来安排历书和计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位置,甚为方便。傣历月份一般比汉族夏历早 3 个月,置闰之年比夏历早一年。由于采用早朔,月出一日(初一)不一定是日月合朔的日子,故与夏历日序有时有一日之差。傣历又吸收汉族夏历中干支纪时的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60个数首尾循环,用以纪年和纪日,用12地支纪月,并使用12属相纪年岁。傣历干支约于东汉时由汉地传入,使用年代早于纪元纪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