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佛陀放弃贵族生活,游四门观见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多次被父王阻止,打消太子出家的念头。但是伟大的佛陀,并不贪念皇家贵族的生活,从而出家修行。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宝”。因此,出家人的功德和地位是很尊贵的。戒律规定:出家人不可以礼拜国王、父母、六亲,也不可以敬事鬼神,对于所有在家人士,出家者一律不可以礼拜。
《顺正理论》说:“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亦不求比丘礼,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为什么佛制出家人不可以礼敬白衣(俗人)呢?这绝非以特权或等级制度凸显出家人的身份,以佛陀的智慧、慈悲,决不至于如此造作。其真正原因是因为出家的功德之大超出想象,出家人的福德和功德远远大于在家人,故在家人礼敬供养出家人能修福积德,反之则会折损在家人的福寿。剃发出家之后,并非无所事事,而是要探究生命的真相,了解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有生?为什么有死?生死是怎么一回事?烦恼的来源是什么?如何消除等等。这些人生、生命的问题,都是出家者需要明白与解决的。因此。出家并非逃避现实,也不是消极厌世。
《涅槃经》云:“在家逼迫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出家宽广,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所谓: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法华经》亦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轮回在三有和五趣的众生,都是被贪嗔痴等生死因缘所困缚,丝毫不得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