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2012-09-16 10:36 来源: 丰财园在线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净慧法师提出的“家庭是道场”与六祖慧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当今佛教事业构建“人间佛教”的指导思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普遍所拥有的,也是现实社会人们产生烦恼的场所之一,所以,把家庭作为修学佛法的道场,是减少烦恼契机契理之处。经云“烦恼即菩提”,在能够大量产生烦恼的家庭生活中来历练自己,来运用佛法指导家庭生活,正是化烦恼为菩提的优良道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生活给人的逆顺穷通也是千变万化的,对境练心,生活当中我们是否被外境牵引?是否能够驾御生活?是否可以利用佛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一切都是在完成我们应做的“佛事”,“佛事”即佛教事业。如果我们被生活搞得疲于奔命,那么,你就没有在做“佛事”;如果我们以佛法的智慧改善我们生活的质量,进而使生活沐浴法喜,那么,你就在完成着“佛事”。净慧法师接着为我们如何做好家庭、生活的佛事指出最佳契入点,“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这十四个字就是处理好家庭、生活中各类关系的法宝,也是佛教徒改善家庭、生活的座右铭,家庭、生活成员间、同事间,要心存慈悲、感恩心,遇事以促进和睦为前提、以柔软调和为根本、以达到和谐为目的;忍辱与包容是生活美满的集中体现,家庭、生活中的磕碰、矛盾在所难免,忍得下,容得下,磕碰就不会成为拦路虎;矛盾就不会被人为被激化。阳光总是灿烂的,我们是拨云见日?还是愁云密布?就看我们忍辱与包容的功夫了。

寺院是弘法利生的地方,我们的身体产生的语言造作一样可以用来弘法利生,修学佛法我们以弘法利生为家务,那么,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座金碧辉煌、普度众生的“寺院”。佛像需要我们去庄严,庄严我们的心灵,挖掘我们本具的佛性,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所以我们当修正我们的身心。心生烦恼,听音乐如噪音,心清净,听噪音似音乐,生活处处是道场,何必深山苦修?所谓“大隐隐于市”。以一颗清净无为之心去倾听生活当中一切声响,演绎的尽如晨钟暮鼓,一样催人奋进修学,就是在倾听自己一呼一吸之中,也能体会出生命无常的梵唱。


我亦凡夫,心怀清净,处处是道场,清净心吟唱的永远是梵音袅袅;心怀污浊,无处为道场,污浊心涌荡的永远是无名重重。



编辑:AdminLijin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