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财园在线南京讯 近日,由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宏德国学亲子夏令营文化寻根,来到清凉山的清凉小院。在夏令营老师的礼请下,理海法师随缘介绍了清凉文化和清凉寺的历史、现状以及与地藏王菩萨的因缘,然后由国学老师给孩子们讲“孝悌之道”。课间天降甘霖,孩子们欢喜地在三圣殿和还阳泉聆听了更多典故,得到了法师更多的祝福。孩子们在典故中学到了好多知识,度过了夏令营中充满收获的一天。
清凉寺坐落于南京城西清凉山公园内,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四年(八八四),原名兴教寺。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后主李煜常留宿寺内。寺内德庆堂,相传为后主题额。寺后一口古井开掘于南唐保大三年(九四五),因名保大泉,又名义井。井水丰沛,水质清冽。一九八二年,公园管理处在泉上建一井亭,井亭北墙上镶一石碑,南面刻还阳泉三字,为书法家萧娴所书;北面为书法家庄希祖所书还阳泉简介。寺内建筑屡毁屡复,现存佛殿为清末所建。抗战期间,殿宇基本毁圯。南唐时,清凉寺住持文益禅师在此创立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文益禅师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大法眼禅师。后有高丽僧三十六人来清凉寺,从文益禅师再传弟子延寿学法。法眼宗由此传至国外,而清凉寺则成为佛教界法眼宗祖庭。近十多年来,常有韩国佛教界人士来清凉山寻访、拜谒祖庭。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日,有关方面将原清凉寺一座佛殿及五间禅房交给佛教界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清凉寺恢复后,清凉山还将重建一座标志性的弘法建筑。自清凉寺公园南大门进入后,左右两边有山,中间为一条狭长地带,为清凉寺的总体发展规划预留了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