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门弟子喝茶,不仅在于品茶之味,更在于悟茶之理。茶,是坚毅与智慧的化身,其在初生之时历经磨砺,受尽大自然的摧残,不屈不饶,汲取天地之灵气于一身,超然脱俗。而其宁静淡雅的品质更是体会着佛门的至高境界——忘我之境。
茶道里的泡茶,大部分茶叶都讲究沸水冲泡,如果水温不够,不能够充分把茶的有效成份与香气释放出来,茶叶在沸水不断的冲击碰撞中几浮几沉,这时才可以冲出一杯香气浓郁的好茶。冲茶品人生,何其相似,只有经历过各种波折与历练,经历过生活与工作的浮沉,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味道。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心源,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禅茶悟道。
禅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直指生命的真如,而茶的文化精神和禅的哲学意境是相融相通的。"法是茶'茶是法'尽十方世界是个真心;醒即梦,梦即醒,转八识众生即成正觉"。
茶道禅心悟人道,墨研词语韵天然,闲茶逸书醉飘香,静心怡情在雨亭。诗酒禅茶,酒如诗,意浓味烈,茶性却是禅心雅意,茶未入世之前,生于空山幽谷,历尽风吹雨沐,吸纳天地精华,待修得气定神闲,而后虽遭火焙水注,通体弥漫的依然是超然向外的气韵。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茶中所蕴含的佛理博大精深,与其说品茶,不如说品禅。悟得茶中真理,即可达到让自己的心回归至真至纯的忘我之镜。在夜深人静之时,独依月下,一缕月光,一杯清茶,这是多么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