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能够“放下”,是一种智慧!

2023-07-05 10:21 来源: 丰财园精舍

在佛教之中,时常可以听到“放下”二字,那么什么是放下?我们真的懂得“放下”吗?非然,就算懂得“放下”但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为何,因为能够放下之人,皆是智者。

 

放下,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放弃和逃避”。就如凡夫评论出家僧众,放下(抛弃)家庭、父母一样。但真正的放下却远不止大众所听闻和看到的,而是由自己内心的清净,转变而来的智慧。

 

1、能够“放下”就不会被外境而感染;

 

在佛门之中有这么一问“是风动还是幡动?”

 

禅师答曰:“是心动”。放下,即是内心清净而转变来的智慧,那么它其实就具备了“不被外境而感染”的定力。这就好比,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一样。为何会贪图小便宜?就是因为放不下“贪”之一字。

 

被外境而带动,或多或少皆是因为“放不下”。而被带动之后,所找的种种借口或理由,其实都是在逃避而不想面对罢了。有很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说“学佛没用”但真的没用吗?并不是!只是因为自己不想去学,不能放下自己的种种“好玩”的欲望罢了。

 

2、能够“放下”就不会因他人而嗔怒;

 

有一位老和尚被请去他人家中画画,而老和尚身边则跟着一位小和尚。在老和尚将画画好之后,这家主人却说“这画虽不错,但看上去却不干净啊。出于这样一幅心灵贪婪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厅堂里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只靴子,你是否可以在我的靴子上在画一幅吗?”

 

老和尚答:“可以,但你准备付多少银两呢”?

 

这位主人家说:“你要多少,我给多少。”

 

老和尚说“10两黄金”。旁边的人一听,皆是嘲笑到,“真是没见过这么贪财的人”。老和尚虽没说什么,但小和尚不一样呀,便想解释一番。但却被老和尚阻止了,并说出了“放下”二字。

 

而这一段对话,其实就是来源于《百年虚云》中的片段。老和尚对于他人的冷嘲热讽,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继续作画。为何呢?因为他画画所挣的钱财,皆是用来救济灾民。而在当下,我们往往会被他人的一言一语而引动嗔心,因此忘却自己所做这件事的初心,甚至还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

 

3、能够“放下”就不会无故解释;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往往并不会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还会因为这些事情而被无情嘲讽和传播。但这些事情,需要去解释吗?若将这些嘲讽藏于心中,那么势必会去做一些无用的解释。若放下,自然也就不会去解释,待事情成功之后这些冷嘲热讽自然也会一一消散。

 

如时常可以看到的“和尚开豪车,和尚吃肉”等等。难得那些出家僧人看不到?并不是!因为这些话题已经流传很久很久,他们早已放下,因此也就并不会去解释什么。若一旦去解释,往往就会出现“越解释越乱”的局面。所以说,放下是一种智慧,它能让你避开重重阻碍,直至成功。

 

我们是凡夫,虽天天能够听到“放下”。但要真正做到放下却是很难,我们不仅不能控制欲望,甚至还会被欲望反控制。放下二字,不仅是嘴中常说的话,更是内心清净,而转变的一种智慧。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