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咨询QQ:470208613、290303712    投稿/投诉信箱:fcy021@qq.com
字号: 收藏
分享到:

人生有乐,稍纵即逝,人生有苦,心静则无

2022-08-25 11:30 来源: 丰财园精舍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本质是生活,生活的本质是过程,这个过程有得有失,有欢有喜、有苦有甜,都有它的两面性。就如,中华传统文化易经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好的事情有时候未必没有坏的结果,坏的事情也许有好的成就。我们人生旅途,正是因为这种阴阳互换、无常变化,才变得丰富多彩,五味杂陈,同时也苦不堪言。

 

我们为什么说,人生苦不堪言。其实,说这话的意思不是悲观主义,我们要知道,人生的快乐永远是短暂的,就如佛陀在《中阿含经》中所说,“在家者以自在为乐、出家学道者以不自在为乐”。意思是说,世俗凡夫都是以满足自己无限欲望而感到快乐,出家修行的人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欲望为快乐,这个控制行为欲望,是说明修行人去除了妄心杂念,从而获得了真正的大自在,大自在就是大彻大悟,解脱了人生苦恼厄运。

 

佛陀说,人生有八苦,其中生理上的苦有四种,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精神上的苦也有四种,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理上的苦是一种自然规律,这四种苦人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我们的心态,来减少这种痛苦的深度。

 

比如,身体上的病痛,大部分原因跟我们的生活习性有关联,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我们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还有,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自然终老,而且走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痛苦,有些人,临终之前肉身痛苦不堪,内心极度恐惧。

 

那是因为疾病影响了心态所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看淡生死、勇敢的去面对死亡,那么就不存在内心的恐惧,没有了恐惧,或许肉体上的痛苦也能减轻不少。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道理一样,这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习惯所造成,如果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养生的智慧,能够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或许这导致命终的疾病,早就胎死腹中了。

 

精神上的苦,就是心念的造作,佛教说通过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而静心,静心指的是去除了杂念妄心,也就是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难。

 

佛教把摆脱精神上的苦,称之为“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佛和菩萨所具备的心境。就如古话所说“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内心清净的人,精神状态一定是愉悦的,只有内心愉悦的人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一切事和物,久而久之这种善待必将收获回报,这个回报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德,也是修行圆满必须具备的福德资粮。

 

所以说,人生的苦,不是生理上的苦,主要是心灵上的苦,因为这无常变化的人生,就如这过山车,高低起伏、惊险刺激,虽然有欢乐,但欢乐永远是稍纵即逝,反而,惊吓和恐惧常随左右。世人都想离苦得乐,自在人生,以为赚取足够多的钱财,实现财富自由,就是自由人生,其实不然,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也未必是万能汤药。

 

我们世俗凡夫想真正做到离苦得乐,自在人生,就必须要做到内心清净,这个清净的前提就是学会放下,放下一切的妄想,一切的执着,所有的分别,只有做到了真放下,才是真清净,真清净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清净心。

编辑:明慧
法务专线:021-62668070  13901844859 | 传真:021-64756187 | 客服信箱:shijian021@qq.com
为报答天下父母养育之情、政府治化之德、社会各界维护之义、佛法僧三宝利乐之恩
普济畜生道愚痴之苦、饿鬼道惶惶之苦、地狱道无极之苦,故有丰财园在线佛教网
本网由中国佛陀教育协会、丰财园精舍联合主办
将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愿:三涂休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邪见众生,回向正道,悉发菩提心
持此功德,愿共六道一切众生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成就佛道!
Coryright © 2016-2021  丰财园在线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30469号-3